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见多识广 > 第五十七章 快乐就好

第五十七章 快乐就好

结盟,因此面对朱元璋派去的使者蔡斌和林密,将他们全部杀害。

也就是说。

高丽犯了和日本一样的罪孽。

而高丽与日本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李成桂就是在与日本人的战争当中脱颖而出。

如今大明连高丽的宿敌日本都灭了,怎么可能会放过他们?

高丽国王王禑与辅政大臣李仁任差点没吓死。

因为高丽国全面倒向元朝就是李仁任主导的,杀死使者也是他干的。

四月份,王禑诛杀李仁任,让使者带着他的脑袋以及大量礼物前往南京,向大明赔罪,并且愿意朝贡。

正是夏初,暖阳普照,南京城大明皇宫内,朱元璋与朱标正在跟内阁处理一些国事。

此时南京城里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区不断向外开拓,街区坊市规划,又多出了几十条街,人口也在大幅度上涨。

明初时期,南京城的城区主要集中在明故宫到夫子庙一带,很小的一片地方,并且大部分都是荒野,街道就那么几条,占地不超过三四平方公里。

但如今城市发展规模远超想象。

这两年由于取消了丁税,人口爆发性增长。

不止是新生儿,同时还有大量没有被纳入户籍的黑户重新入籍发身份证。

主要是入籍就分地,这政策下来傻子才不愿意上户口。

现在北方还有大片土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缺少水利工程,良田荒芜。

只要上户口就分地,朝廷出钱建设水利工程,南方失地农民往北方去的越来越多。

如此一来缓解南方愈发严重的土地压力,二来也是解决北方农业、经济、人口疲软等问题。

这个政策由朱标全面主导,称为南人北调工程。

而且不止是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人口需要补充,同时东北也需要人口填补。

但眼下的问题在于人口不是凭空出现的。

明初户籍人口约六千万,这两年朝廷大力推动户籍制度。

吸纳藏匿在山里的黑户,解放豪门世家大地主藏匿的奴仆家丁,也才让目前户籍人口达到七千多万。

再加上这两年生育率大涨,堪堪不到八千万的样子。

北方很多地方依旧地广人稀,即便朝廷有钱有粮,也难以迅速调动人口,把北方的空缺填补上。

因而朝廷必须要推行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开春后,朱云峰又从现代运回新一批稻种,加上持续不断的化肥和农药供应。

粮食多到吃不完。

朱标最近在推行养猪政策,把朱云峰从现代搞来的大批优秀种猪进行繁育,然后分发到各地典农卫的农业站,要求地方农民花钱购买种猪养殖。

林林总总,很多事情都让朱标忙得焦头烂额,不管是教育、农业、经济、工业,各方各面,他都在处理。

唯有老朱稍微清闲一点,不过也清闲不到哪里去。

因为这两天他在杀人。

短短三四年时间,大明的国力爆发性增长,朱标推行各种政策,以刺激经济和工业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官员贪污腐败问题的产生。

这两年官员的工资也是在上涨的,不止是足额银元发放,还有米粮以及职田。

可以说哪怕你就算是当一个九品小官,一家人也是衣食无忧,跑步进入中产阶级没什么问题。

而上层的官员工资更高。

一个正一品官员每个月光银元就有180枚,俸米540石,加上职田以及其余赏赐,一月薪资够这名官员在南京买栋豪宅,雇佣几十个家丁,过奢华的生活。

虽然比不上宋朝那么夸张的地步,但已经相当优渥,特别是银元代替了宝钞,保证了手里的钱不存在贬值。

然而人心如沟壑,填不满。

纵使工资俸禄不低,面对这些年朝廷如流水般发放下去,用于搞基建、修桥铺路、建设工厂、水利设施、赈灾等等花销的钱粮,还是有官员忍不住伸手。

除此之外,官商勾结,谋取私利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这无关于吏治做得怎么样。

吏治做得再好,只要还是人当官,面对手中的权力以及心中的欲望,腐败就永远会不断滋生。

区别只是多与少的问题而已。

但显然在洪武朝搞贪腐那纯粹是嫌自己命太长。

老朱此刻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