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见多识广 > 第五十章 大明发展,75小姐

第五十章 大明发展,75小姐

这些亲戚就没什么往来,几年后看到老朱家东山再起,就一个个凑了过来。

人身边围着多少人,围着哪些人,取决于他自身的价值。

这是人之常情,也不好说什么。

朱云峰不太喜欢这样的氛围,就窝在自己房间里编辑短信,打打电话。

当老板就这点不好,各种关系都得维系。

他连洪武朝的新年朝贺都没参加,年底公司开年会发福利。

光红包、烟酒、家电、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乃至于汽车都送出去价值上千万。

接着就是过年期间给全体员工发短信祝福。

还要给县里、市里以及上面领导打个电话,拜个年,维持一下关系之类,忙得不可开交。

家里的亲戚关系就让爸妈自己去处理,他才懒得理会。

年后朱云峰又拜访了一些大人物,商界政界的朋友,一起喝喝茶联络一下感情。

虽然他不喜欢这样的事情,可人情社会也没办法。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他才空闲下来,回了大明朝。

此时的大明朝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月十六日,朱云峰跟季赫骑着摩托车和电动车,跑到街上闲逛。

他们看到如今的南京城街头已经是人山人海,曾经城内大片土地都是荒废的,现在慢慢也都修建起了新的街道。

街道纵横交错,以原来的大通街、长安街等地为中心往外延伸,渐渐形成了一个个坊市。

人流在其中穿梭,各种店铺林立,招牌迎风吹拂。

虽然跟后世普通县城比起来还是差了点,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毕竟明初南京城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繁华程度可能连蓝沙镇都比不上。

也就是最近几年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再加上朱标较为宽松的施政方案,民间才开始日益繁荣。

不然的话,可能还要十多年后的洪武后期,老朱大量迁徙人口进来,才能稍微有点起色。

而目前这些可不是靠朝廷强行迁徙人口带来的改变,而是自然建设如此。

如今手工业开始兴盛,商业慢慢兴起,加上几个国家级大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各地修桥铺路,经济迅猛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自然也快,很快就能把盘子铺开,建设得更好。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朱标拿着大笔钱粮,令工部规划大量国家工程。

很多人都知道罗斯福新政,却少有人知,德三当年一个面包可不止50万马克,最夸张的时候一万多亿马克才能买到一个面包。

为此小胡子上台后,先是疯狂借外债,紧接着拿外债投入国内建设,大搞基础工业,解决了数百万人就业问题,德三经济也奇迹般地恢复过来。

所以基础建设是最快刺激国家经济增长的东西,不仅仅是失业率,还能刺激大量像水泥厂、砖厂这样的民营企业发展。

可以说从洪武十五年开始,大明经过三年的经营,终于开始走上正轨,步入飞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只要继续大量建设钢铁厂、造火车、修桥铺路,二十年左右,将有个崭新的面貌。

或许追上现代不太可能。

但依靠着现代先进的技术以及领先于十四世纪的强大国力,通过对外掠夺,对内建设,达到老美20世纪初的水平应该不难。

五十年内,还真有可能追赶上新时代的脚步。

“太伯爷有点东西的啊。”

从南京城里闲逛回来后,朱云峰与季赫开着摩托车与电动车驶入皇宫,把车停在了乾清宫外广场上。

朱云峰一边下车把车停好,一边开口说道:“没想到城里发展得这么快。”

“确实。”

季赫从电动车上下来道:“两年前南京才几条街呢,几步路就走到头了,现在这得有二十多条街了吧。我看青楼都开起来了。”

“青楼?青楼在哪呢?我怎么没看到?”

朱云峰一头雾水。

“就西街啊,二楼一排姑娘没看见吗?”

“牛逼,不愧是你,我在西街光顾着看大街了,谁注意楼上啊。”

“嘿嘿嘿。”

季赫猥琐一笑。

正在他们准备上台阶去乾清宫看看的时候,朱元璋、朱标和朱棣三个人从宫里走出来。

“你们去哪啊?”

朱云峰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