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见多识广 > 第十二章 五权分立,加强集权

第十二章 五权分立,加强集权

所以自然要忧愁几分。

“既然父亲已经知道了藩王之祸,又该如何处置呢?”

大朱棣忙问。

“方法自然是有的。”

朱云峰竖起右手食指道:“老祖宗的意图是希望宗室能成为皇帝的助力,但历朝历代,都对宗室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要么严加看管,要么就肆意纵容。长此以往,只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像唐宋那样,宗室力量不成气候。唐朝出一个武则天,宗室就被杀得几乎殆尽。宋朝宗室更是查无此人,几乎没有任何波澜。一个是像汉朝和晋朝那样,纵使有造反的能力,威胁到皇帝。”

“不错,话说回来,你叫什么?”

大朱棣连连点头赞同,觉得对方言简意赅,简直是把话说到人心坎里去了。

“朱云峰。”

“那我就叫你云峰,方法是什么呢?”

“很简单,依旧保留藩王的权力地位,让他们继续呆在封地。”

朱云峰笑道。

大朱棣皱起眉头:“这算什么主意?”

“别急,先听我说完。”

朱云峰说道:“北方现在民力尚未完全恢复,还有大量的荒地无人耕作是不是。”

“不错。”

大朱棣点点头,他久在北方,自然知道北方情况。

从南北朝开始,北方就长期受到战乱影响,到唐朝和北宋时期虽然得到了一定恢复,可到了南宋,就又被打回原形。

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北方金人和蒙古人轮番蹂躏,以至于大量北方汉人遭到屠杀,加上各种天灾、瘟疫袭扰,到了元末的时候,人口十不存一。

根据洪武年间人口普查,当时全国人口在6000万左右,而整个北方,也就是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汉人传统地区,人口也就1000万出头。

直到洪武后期朱元璋不断迁徙人口,数量才涨到1500万。可见这个时候的北方凋零有多严重,称千里无鸡鸣也不为过。

“其实就是按照太祖爷的意愿,把藩王往北方封,并且让他们从南方带大量人口粮食前往,封赏他们大量田地,让他们开垦荒田。”

朱云峰说道:“一个亲王封个三四万亩,带个几千上万人,但田不归属于他,而是归属于王府。亲王没有处理自己田地的权力,由王府机构管理,大部分田地收入归耕作的百姓,其中十分之一作为王府开支,再抽取十分之一为税,但这笔税不入国库,而是进入皇室内帑,之后内帑进行投资,赚到的利润由各亲王出资的比例进行分红。”

大朱棣眉头一皱,一听这个方案就不靠谱。

他说道:“你是想利用藩王让北方民生迅速恢复吧,想法是很好,可你有没有想过。不提眼下北方需要修建大量水利设施才能开垦荒地,即便是成功了,那王府才是主事,其中贪腐该如何解决?且这内帑进行何种投资?所谓官不与民争利,特别是皇室参与民间经营,这权势很容易逼迫到百姓,届时又该如何是好?”

“你想的是对的,但我可没说这是个长久政策。”

朱云峰笑道:“说直白点就是宗室目前就是给他们的子孙后代挣块封地和福利,顺便帮助北方快速恢复生产,同时也可以在北方驻兵防备蒙古。明代经济情况比宋代差很多,然而现在正是开海禁的好机会。而且皇室的投资可不是投资进什么普通商业,而是钢铁行业,贪腐的问题就更好解决,扩大十三道御史职责范围,与当地官府进行共同查账监督。”

“我都被你说糊涂了。”

大朱棣一头雾水。

朱云峰随后解释了一下。

简单来说,朱云峰这个宗室政策其实是个几十年内的临时政策。

先把藩王全都往北方分封,迅速恢复北方民生和生产力,并且跟蒙古打仗对峙。

接着利用产出作为启动资金,投资钢铁行业,搞第一次工业革命。

等北方民生恢复,第一次工业革命搞起来之后,藩王在国内的利用价值就榨干了,开始往国外分封。

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明估计已经处于火器加铁甲舰时代,不说称霸全球,在亚洲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对手。

南洋、澳大利亚、东南亚,乃至朝鲜日本,多的是地方去。

以后宗室全往海外塞,每往海外分封一个藩王,就带一批汉人过去扎根,估计一百年之内,整个亚洲全是大明的地盘。

如果说朱云峰是魂穿古代,这就有点做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