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见多识广 > 第十一章 我,朱元璋,打钱!

第十一章 我,朱元璋,打钱!

小朱棣叉腰道:“这可是我求了父亲好久才帮你弄到的,以后这些好东西不一定能帮你搞到,特别是这增长粮食的仙肥,非常珍贵,那都是用来种炼丹药材的,普通稻种哪用得着这些。”

“你的意思是要仙肥才能长粮食?”

“种子也能长,但长得不多,不过倒也无妨,我可以教你怎么弄一些残次品肥料,虽然以后可能产不出九至十石,但六至七石还是没什么问题。”

“好好好,即便是只能产六至七石也很好了,大明若是每亩田都能这般产量,何患国家不能安宁?”

大朱棣连连点头。

朱云峰听了亦是十分赞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产力决定了一切。

你有吃不完的粮食,用不完的日用品,就算是在封建社会。

除非制度过于离谱,疯狂剥削到已经活不下去的地步,否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当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若制度上不合理,国家法律、政策、劳动分配等制度设计存在显著问题,那么生产力再高也无法让国家长久。

所以朱云峰才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提供现代物资,帮助大明提高生产力。另外一方面则必须要进行制度设计,来改变生产关系,适应匹配相应的生产力。

否则你生产力再提升,那养的也不是大明百姓,而是那些士绅、官僚以及其余既得利益者。

“太祖陛下说了,要重新为大明量身打造政治制度。”

朱云峰开口说道:“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代表一切,粮食多了,有了更多的人去挖矿,金银铜充沛,民间财富就多了。但太祖曾经定的是原额税,每年固定只收3000万石粮食。如果不改变政策的话,如此庞大的财富不会流入国库,你猜猜会流入到谁的手里?”

大朱棣皱起眉头没有说话。

他最近其实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

接手大明之后,他发现很多太祖时期的政策已经不适用。

比如卫所制,到如今逃跑的士兵非常多。

藩王制度也是个麻烦,他自己就是藩王造反,自然要防着点。

还有六部每天挤压了无数奏折让他一个人处理,刚开始还有点新鲜,到现在头都快炸了。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大朱棣只能选择什么都不做,甚至比历史上的他还得保守,不敢像历史上那样做一些政策调整。

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朱棣造反成功了,自己给自己树立正统,靠他个人权威便可以做一些变化。

然而现在又是太祖给他的皇位,而根据《皇明祖训》:“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他目前的正统性从自己给自己,变成了他爹给他的家业继承,合法是合法了,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但也失去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如果改了他爹留下的政策,那就是不肖忤逆。

这不是坑子孙吗?

老朱才死四年,他定下的制度就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了,大朱棣作为地方藩王,再到如今成了皇帝,自然清楚这一点。

因此听到朱云峰的话,大朱棣先是皱眉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我自然知道,大抵是那些贪官污吏,民间乡绅富户,以及各路藩王吧。”

“不错,太祖陛下如今也知道了当初设立皇明祖训过于草率,所以才要改变这一切,免得以后子孙遭难。”

朱云峰叹息道:“可惜他老人家不方便下来,不然以后亲自帮你弄也挺好。”

大朱棣试探性问道:“父亲在天上打仗,能打得赢吗?”

这一点他还是很忐忑。

老朱的存在对于他来说是件好事,除了老朱赐给他东西以外,最重要的是如果偶尔老朱来一趟,都能加重他的权威。

可以说老朱随便一句话。

比如《皇明祖训》废除,以后所有事务都交由老四自行处置。

那么他不管是推行任何政策,哪怕是把所有的藩王都召回南京圈禁起来,那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听到老爹在天上打仗,大朱棣非常关心。

“不太乐观啊。”

朱云峰叹道:“太祖陛下为了下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一仇敌名为韩老魔,素来阴险狡诈,趁着太祖陛下下凡的时候偷袭太祖地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