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 > 第43章 朱家往事

第43章 朱家往事

真是火冒三丈啊!这家里人人都拉偏架,一心顾着不要脸的朱大丽,护着装戆头的朱大友,就自己和朱大民尽吃亏!

就说今儿这事吧——昨天婆婆李杏做牛肉时扣下了一大碗牛肉和半锅牛肉汤,自己和大民又出钱又出力的,怎么也该分个大头吧。结果呢,今天早上婆婆问都没问自己一声,就把那碗牛肉给大顺和英英两个小人吃了。到了中午,那半锅牛肉汤煮了一锅的泡饭,婆婆带公公去看病前假惺惺的让阿婆先吃。哼,阿婆的饭向来是朱大丽在喂,让阿婆先吃不就是让她先吃吗?果然,一锅饭舀得就剩个锅底。自己一碗牛肉汤泡饭都吃不上,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都被糟践了,没见有人说一句公道话,打破个碗就有人嚎上了。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红喜越想越气,她撞开朱大丽,冲进屋,从朱阿婆的床下把一个大衣箱子拖出来。这衣箱子专放朱大丽母女俩的衣服,她抱起衣箱子就往外走。“大民媳妇,把箱子放下,你眼睛里还有没有我这老婆子。”床上的朱阿婆气得大叫道。

李红喜头也不回的顶了一句:“阿婆,今天有我就没那两个骚蹄子!朱大丽这对拉三母女我李红喜赶定了!”

朱阿婆挣着身想坐起来,可惜她上半身的肌肉早萎缩了,努力半天也没成功。

屋外,李红喜推开朱大丽,抱着衣箱子就往天井里一扔,一堆衣服稀里哗啦的落得满天井都是。朱大丽见状疯狮子似的扑倒李红喜。两人在地上打着滚干起架来,原本在天井里活动的几个住户纷纷退避三舍,有的赶紧进屋,有的则退到了3弄5号的大门外。门外的弄堂里早围了一群看热闹的居民,见有人出来了,忙上前打听朱家又出了什么事?正好这时朱大顺逃课回家了,他在门外听人说了个大概,又见石库门里遍地是朱英英的衣服,直吓得赶紧来找朱大友。

区话剧团离同寿里有点远,电车得坐6站路。在电车上,朱大顺把事说了,朱大友气得直跺脚,“这牛肉是大圣请我吃的,就算剩了些也该我妈做主,还要她李红喜来插一手,她脸有多大呀!”

“这李红喜胆子好大呀,居然敢从家里阿婆的床下搬衣箱子。”这话高椿怕朱大友听到,她是凑到陶小霜耳边说的。这事听得她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在高家即使是她三代独苗的哥哥高椹都不敢这样对高阿婆的。

陶小霜笑着说,“朱阿婆那是虎落平阳了,以前她一个顶三个李红喜。”

“啊?真的吗?”

坐在她们前面的庄沙回过头,“真的。他家的工人成分都是朱阿婆弄到手的——当时本来定的是小业主,麻五类之一。”

“啊!!!这成分还能弄啊!”

“少说我阿婆的事,还嫌我不够烦啊!”朱大友在前面嚷嚷道。

庄沙耸耸肩不说了,高椿咬着嘴唇看着陶小霜,她好像知道朱家的事。

陶小霜就凑到她耳边说以后告诉你。虽然朱大友不让庄沙说,但朱家的事其实随便在同寿里逮着个人都能给你说上半天的,所以陶小霜觉得告诉高椿也无妨,不当着朱家人的面说就是了。也知道一些。

朱家的事要从朱阿婆朱金桂说起。

旧时洪阳街上有个王记绒线铺。绒线铺的店东有个二房叫朱金桂,这就是年轻时候的朱阿婆。朱大友的爸爸5岁时,那店东欠了大笔的赌债,然后一家人一夜之间就不知跑哪去了,生下来就有肺病的朱爸和朱金桂就被抛弃在了洪阳街头。身无分文又带着个病孩子,朱金桂只好开始做起卖烟西施的生意,朱大友的爹出生时本名王锦,就此也改名叫朱锦。

解放后,里委开居民大会定成分时,本来朱家是要被定成小业主出身的,朱金桂偏说自己就是朱家的户主,朱家往上数3代,那都是妥妥的贫下中农,卖烟的活也是起早贪黑的辛苦事,凭什么就是小业主?

她在里委撒泼了半个月,硬是把自家定成了工人出身,还给儿子朱锦弄来个卷烟厂的工作。

朱锦身体打小有病,长到20来岁的时候走路都打晃,朱金桂干脆就买了个逃荒的四川丫头给儿子做老婆。这丫头叫李杏,也就是朱大友的妈。李杏有一副典型的四川人脾气,虽然没娘家,但自打生下女儿朱大丽和儿子朱大民后就挺直了腰杆,从此朱家的这婆媳俩常为了些小事一天到晚吵个不停,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