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药香农女 > 第十一章 苏醒

第十一章 苏醒

备受欺凌。

虽然张氏昏迷了一天一夜,但是她恍惚间听到自己的儿女在呼唤她醒过来,否则便要被卖掉。也正是在恍惚中听到这个消息,她才会强迫自己从昏睡中醒过来。

喝了汤,张氏精神好了些,不过仍旧是精力不济,只是拉着徐秋怡、徐向晚的手,反复保证道:“娘不会让你们被人卖掉……”

不一会儿,张氏又睡了过去。

见张氏睡了过去,徐向晚便将五郎等人招呼到外间来了。

“哥,要不咱们去找阿公他们分家吧?”如今张氏也醒了,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不过看起来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徐向晚如今是一点也不愿意和上房的那些人在一起过日子。

五郎皱着眉,摇了摇头:“分家的事情,我们说了不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徐向晚也知道,他们二房在家里一向都是最没有发言权的。

他们没办法主动提分家,那么只能“被迫”分家了。

徐志宝闹分家的原因无非是觉得他们二房花销多,收入少。

想来之前徐志宝打的如意算盘是趁着张氏受伤无法做主,先卖掉徐向晚,得了钱之后再将二房一家分出来。

然而经过这么一闹腾,想要悄无声息地卖掉徐向晚是不可能的了,按照徐志宝一向只占便宜不吃亏的性子,肯定会吵着将他们分出来。

可是卖人这件事正闹得满城风雨,徐老爷子肯定不想在这风口浪尖上答应将他们分出来单过。

毕竟徐老爷子表面上还是非常爱惜名声的人。

要分家,就需要一个契机。

“哥,一会儿我再去找阿公阿婆……”徐向晚眼睛转了转,嘴角便浮起了一抹笑意。

五郎眼睛也是一亮,不过眉头仍然没有松开:“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这家也不像个家,谁家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时时刻刻防着家人使坏?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要真还在一起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发生这样的事。不过,这话还是让我去说,要不说不上两句又得挨打。”

挨谁的打?自然是挨崔氏的打。

崔氏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二房的几个孩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崔氏对五郎和小九虽然也没有太好的脸色,但是至少不会动手打人,但是对徐秋怡和徐向晚却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从来没有半点顾忌。

按照崔氏的说法,她是长辈,晚辈不懂事,就得教训,谁要是不服教训就是不孝顺,不懂事。黄金棍子底下出好人,如今在家受点打骂,将来长大嫁人了也能够懂得忍让,不会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家宅不宁,从而丢了徐家的脸,她这劳心劳力的就是为了晚辈好,为了这个家好。

不过接受崔氏“教训”的人里既不包括大房的徐芙蓉和徐桂花,也不包括三房的徐莲莲。

五郎的挺身而出让徐向晚心里很受用。

虽然家中长辈不慈,但他们兄妹几人却十分友爱、团结,这样就够了。

稻子已经从田里收回来了,最近秋高气爽,很适合晾晒。

收了稻子后,需要晾晒两三天,将晒去大部分水分的稻子在板桶里脱粒,也就是郭家镇周围庄户人家所说的“打稻子”。

有的田地多、劳力多的人家会直接在田里铺一床被郭家镇附近的人称之为“晒垫”的竹篾席,然后将板桶放在晒垫上,一边收割一边脱粒,脱完粒的稻草扎成草把在田边堆成垛,稻子则直接倒在晒垫上进行晾晒,等水分少了再收回家,这样可以节省搬运稻草的功夫。

徐家村也有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收割的。

但是徐向晚家却从来不这样收割。一是徐老爷子俭省,爱惜东西,种稻子的都是水田,即使打稻子的时候田里已经放了水,但是依旧潮湿,晒垫放在上面会受潮糊泥,这样晒垫容易坏。庄稼人置办农具都不容易,再说这一床晒垫少说也得十几二十文钱,一般庄户人家最多也就有个两床,舍不得这样糟蹋。另外打稻子的时候飞出去的稻粒落在田里也捡不回来,损耗多。二是徐向晚家的田离家远,晒稻粒少说也要在田里晒个一两天,没人照看的话会很不方便。徐家村的风气还算好,没有听说有偷盗的情况,然而村子里的鸡鸭大多是散养的,虽然这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