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住宿的预定,以及跟客人的沟通。
一个星期之后,王总领着颂猜出了趟远门,连续驱车八百多公里,绕过大曼谷,天黑的时候抵达了泰国湾西海岸的芭提雅。这里是娥姐的故乡,许多年前,王总带颂猜和阿香来这儿玩过一次。就是那趟周末的游玩,阿香发现了王总和娥姐之间关系的秘密。
来到这里以后,王总把颂猜扔给了这家分店的主管,自己却开着那辆黑色的豪车消失在暮色里,两天两夜的不见了踪迹。王总的公司在芭提雅的这家分店,也有七八个雇员、三辆皮卡车,为首的主管居然就是阿丸的三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颂猜一家到普吉后住在阿丸的父母家,跟阿丸的三个哥哥自然非常熟悉。大哥可以天天见,因为他和大嫂跟父母一起住;二哥在普吉镇做警察,见面的机会也不算少;只有这位三哥,离家八百里,在芭提雅已经成家育有一娃,回老家的机会不算多。所以,他跟颂猜和阿香见面,一年只不过一两回,一般都在过节的时候。
阿丸的这位三哥跟颂猜的年纪相仿,所以一直以来,互相是直呼其名“颂猜”和“丸三(简称)”。可是这一回,丸三得知颂猜从寺庙结业后加入了王总的公司,要总领王老板的旅游业务,那就是说:颂猜兄弟要变成我的直接上司了呀?丸三在高兴之余,称呼亦改成了“丕(老大)”。
“丕,迎弟迎弟(欢迎欢迎)!今后,要请你多多指教了?”跟颂猜见面,无需太过客气。所以,丸三的言语之间,还少不了些许的调侃,他知道颂猜不懂旅游。但是,他却听四弟阿丸说过:我这朋友颂猜厉害得很呢!学啥专啥。在咱们电子厂,那是绝对地深得老板器重!
颂猜客气地回应道:“你就别逗了,我要跟你慢慢学呢。”
“那么……今后你会不会常来芭提雅呢?”丸三如此问道。老板这家旅游公司开了有三家分店,生意是做不完的,但钱赚得好像并不多呢。你颂猜加入来,该是常驻普吉吧?难道会驱车八百里,常常来我这儿巡视?
“我还不知道呢。老板说是带我来看看……”看看就看看呗,思维上有少许懈怠的颂猜,宁愿老板说清楚让他干啥再说。现在就想这想那,他会头痛的。
又过了一个星期,王总这次让颂猜带上了护照。他俩再次地驱车八百公里,直奔曼谷的廊曼机场,一机飞抵了马来半岛的最南端新加坡。这个时候,普吉的机场刚刚落成,还没有开通飞新加坡的航班。
机场出租把他俩领到了一处摩天大楼的门前,飞快的电梯直上了二十八楼,一套前后两间的办公室,颂猜又认识了这儿的三位同事。一男两女,其中一位姑娘是文员,另外两位做销售。这个时候,颂猜才知道,王总除了普吉和芭提雅的旅游生意,他还开了一摊以新加坡为中转的国际贸易业务,专司普吉岛的棕榈油、橡胶的出口,以及把印尼的三夹板出口至中国大陆的业务。
在新加坡的三位同事面前,王总把颂猜介绍成泰国公司的新任总经理!听完王总的这般介绍,颂猜感觉到少许的忐忑。刚刚出山就被认命为总经理,到底要我做什么呢?普吉岛的旅游跟新加坡有什么关系吗?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东南亚华人之间,也都是这种礼节。在王总介绍过双方以后,颂猜还是率先致礼。
“can you speak english?”新加坡的同事比较直接,开口就问会不会讲英文?
“yes, when necessary.”颂猜的回应显得谦虚,意思就是:必要的时候,可以讲的。
王总在一旁哈哈大笑:“你们可不要小看!我请的这位总经理可是通晓泰、英、中三种语言,国语和广东话都是一流的。”
“does he understand international trade?”新加坡的同事继续问道:他懂国际贸易吗?
看来,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王总已经跟他们有所通报,估计真是跟他们有些关系。不然,怎么会这么问?杵立着颂猜面部表情腼腆,但脑海中情不自禁地闪过了这一念头。
“more than that! he used to be one of the top guns in my previous electr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