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耐心地为师弟讲解着佛经和佛法,反复地解释着“三皈五戒”,还有他那特有的泰人“五节”,即所谓的“节言、节行、节念、节欲和节距”。关于最后的“节距”这一条,他还特别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节距的重要性。他讲解道:如果不是太过亲近,人与人想法之间的沟通、行事间的碰撞,哪怕是在空间的距离之上,若然走得太近了,就会容易产生矛盾。而有了矛盾之后,常常就难以化解。所以要节距,要保持彼此之间的和谐距离。多跨前了一步,对方就会警惕、紧张,以至于在沉稳或惶恐的同时,向你竖起盾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鲁西李对此虽是一知半解,也都照单全收。因为,他佩服师兄的博学,也领悟到人类的语言和文字,在许多事情的表达之上确实就有其局限性。不是师兄没有讲清楚,就一定是自己脑海里的某根弦没搭对。反正,师兄讲过的东西一定有他的道理,今后慢慢体会吧。
而两人在一起打坐和冥想的时候,师弟引领的机会却是比较多一点。在冥冥之中,五弟的脑海里面出现得最多的,还是那只小蝙蝠。每一次进入空灵之时,它总是腾空而起展开双翼,带着鲁西李直冲云霄。在轻盈地飞翔过程之中,小则可以停留在无名寺的上方盘旋,大则能够俯瞰到整个普吉岛,在这片不到一千平方公里风水宝地的上空,飘逸般地自由翱翔。有的时候,蝙蝠还可以带着他,翻阅起过去八九年间曼谷的美好岁月,和来到普吉之后平静温馨的日子;偶尔地,它会领着鲁西李翻开今后两年的篇章。朦朦胧胧地,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正帮衬着一位台湾小老板,在经营着普吉岛上的旅游生意。
冥想之后,大师兄说到他体察得最多的,是自己骑上了一头苍鹰,飞得老高老高的,也可看得到普吉岛美丽的全景。他还看到,五师弟来无名寺时的那一天那一景,也看到了他离开无名寺的这一天,土狗“妹朵”一言不发,像着了魔似地跟着你五弟走,一直走呀走,坚决地不肯回头。最后,师弟你弯下了身躯,把忠诚的小跟班“妹朵”揽在了怀里。
通过延期一年的修炼,每晚的止静时刻一过,鲁西李基本上就是落枕就睡。梦也显得特别的少,基本就是无梦睡眠。夜里休息得好了,白日里就显得精力特别地充沛。他一直都有的头痛毛病,过去一年似乎也没怎么再犯?
但是,多出来的一个小问题就是,鲁西李的记忆力似乎在急剧下降。他常常发现,昨日师兄辅导过的佛经内容,怎么到了今天,自己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是重复地讲解和反复地阅读,自己可以在两三天后,把学到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
在师兄与他少有的几次闲聊之中,还提到了新来的师弟,好像做饭做菜还不错哈?但是,少了一些师弟你做菜时特有的鲜味。师傅都说过:“新来的徒儿,没放鲁西李常用的味之素?”“据说那味之素,还是近百前一个日本人发明的哈?”师兄聊完之后,还挪揄般地看着五师弟。那眼神之中,似乎都有“看你是否该老实交代一下”的意味。
哇塞,原来师傅他早就知道自己怀揣着“颂猜密器”?!鲁西李觉得,在师傅面前还真是啥也不能隐瞒!
还有一次,师兄告诉了师弟一个困扰了他许久的问题。就是那次在普吉医院,师傅说过要问五师弟你一个问题的。但是,他老人家却一直没问?
原来,“师傅那次修炼受伤以后,本来是想问一问你,是否有意长留在寺里,因为你特有的佛缘。后来,他老人家跟我说:你这师弟呀,他尘缘难了。还说到:他现在是一个老婆两个女儿。以后,还会有三个孩子的,共计两女仨男五个娃!”
因为我的尘缘难断,师傅他就没有再问了?鲁西李如此想到。是啊,自从那次离开普吉医院以后,每个月依然会轮到与师傅共修的日子。可是,他老人家就是不问问题,只管打坐和禅定,以及才去不同的方式,把徒儿我引领至那些纷繁美妙的空灵境界。每一次修炼之后,自己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自然,我也肯定不会留下来的,爱妻阿香还在家等着我呢。但是,我怎么会有五个孩子?这不,才有一个顽皮的女儿而已吗?前面流产的那个算不算呢?
鲁西李这种思绪乱飞的毛病,看来属于痼疾难改。
“那么……三大劫难又是什么?”鲁西李终于憋不住,问起了大师兄关于清迈銮布提过的事。另外,师傅也提到过那位素贴山上的銮布,是他自己的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