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村长素察南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心里面惦记着大女儿阿香。
所有的这些个故事的里面,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阿香和颂猜离开泰北两年多以后,那次巴裕带着三人南下曼谷出任务,办完正事以后,他们找到了阿香和颂猜时下居住的郎溪镇。本来,巴裕还在犹豫该如何面对和教训一下颂猜,因为他对巴裕的背叛,和曾经带给巴裕难以忍受的羞辱。没曾想,心里有仇的阿育,未经请示就下了毒手,打断了颂猜的腿。他们一行四人回到泰北还没进村,巴裕就在林子里面毙掉了阿育。
后来,村子请巴裕自行离开村子,但他不愿意走。最后,他通过自残的方式留了下来,那就是打断了自己的一条腿。一则,因为他是个孤儿,也无处可去;二则,村长是他的恩人,巴裕希望报答他并永远地跟随;最重要的一则,还是他把恩人家正怀着孕的大公主的夫君的腿给打断了,怎么办?枪毙一个阿育都不够的,自残谢罪吧。这样,也可以永远地跟随和服侍着老村长素察了。
所以,这时的巴裕也是一个瘸子,瘸得比颂猜明显许多。但是,巴裕他依然是肌肉满满的,一身的力气,虽然已经年过五十。这一天,他一直带着颂猜的小儿子骑那两匹高头大马,逗得孩子开心异常。
还有一个曾经让阿香有过醋意的温嫂。她的母亲已经过世,儿子长大以后,一直跟在母亲的身边,后来娶了一个乖巧的泰北媳妇,但夫妻俩一直没有生孩子。他们一家三口,也跟着村长一大家子南下至素攀武里,这个大家厨房里的活,目前主要是温嫂领着媳妇在操持着。
所以说,阿香的女儿一下子见到这么多的亲人,她是真糊涂了。内心激动的她,把过去二十年来没有长一辈人的心里阴影一扫而光。同时,在来去素攀武里约四个多小时的车程里,阿妈还跟她讲起了父亲颂猜的故事,弄得她数度落泪。
三人回到曼谷的家里,女儿搀扶着母亲慢慢地踏进门槛,而小儿子就直接爬到了颂猜的身上,还唧唧哇哇的“启马(骑马)……启马……”。看来他今天还没有玩够。
颂猜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眯眯眼,醒来以后就把儿子横着抱在了怀里。他疑惑地看着身旁的妻子,问道:“今天儿子这么亢奋?”。
阿香还没有说话,女儿就抢着答道:“今天巴裕大伯带他骑马了!”“阿布家里养了两匹高头大马!”女儿兴奋的同时,鼻子却一阵阵地发酸,阿爸的那些个故事还在她的耳旁回响。
阿香在一旁笑着点点头。颂猜看得出来,妻子阿香和女儿的双眼都是哭过的了,红泡泡肿的。阿香流泪,是因为见到了老父亲,畅叙了一番父女离别和互相挂念之情,都二十三年没见面了,谁人不落泪?本来,巴裕他们要送他们娘仨回曼谷的,被阿香制止住了,她说道:“爸,蔡老师,巴裕大哥,你们不用送。女儿开车还不错的,来的时候就很顺利。回到曼谷,我还得跟颂猜他先说一说,免得他紧张兮兮接受不来这么多的事情。他吧,一紧张一累的,头就会痛,可是没有巴裕大哥这么好的身体。”
小儿子把父亲给弄醒了,颂猜还没有从躺椅上起身呢,女儿把母亲搀进了厨房后,也蹲在了父亲的双膝旁,用小脸贴在父亲的大腿上,流泪忍不住地夺眶而出,一副难得的,乖巧懂事之态。
阿香看着丈夫的不解,说道:“我把你的故事跟她说了一下。”
“呜呜……呜呜……”阿香正解释着,女儿趴在父亲的大腿上都哭出了声。
“哎哎,这是怎么啦?”父亲颂猜问道:“我们家如此顽劣而又坚强的大公主,今天怎么也会哭了?”确实,这个女儿从出生到现在,哭得就不多。以淘气和喜欢跟父母、老师顶嘴见长。好在智商还不差,她在学校里读书一直无需爸妈太操心。在普吉的时候,她的老师常常会说她太淘气,有点子男孩子的性格,跟同龄的女孩子们比,欠成熟、欠温柔。
女儿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纸巾,擦拭了一把眼泪,仰着头看着父亲问道:“泊(爸),您的经历好惊险哦?!”
颂猜跟妻子对视了一下,意思就是:你这做妈的又多嘴了,都跟女儿讲过些什么?
“好苦难,好丰富哦!”女儿的华文表达,已经用到了最高水平。
“没有啥。我们这一辈子,人人都是这个样,条件跟你们的今天不能比。”颂猜回应着女儿,同时也自省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