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倒有九年荒。大凤阳。小凤阳,凤阳城里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文王,坐落龙廷倒有九年荒。九呀九年荒。有钱之人卖田庄,无钱之人卖了儿郎。夫妻二人无有田庄卖,打鼓卖艺走他乡。走呀走他乡。听听这歌谣,那个皇帝爱听,可见这天下的大事单靠皇帝一人勤于政务未必能行得通,皇帝想要过得好,就得选好人才帮着自己管理,这才是最紧要的事。十年的时间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去看清楚这一切,杨荣、杨士奇、杨溥、金幼孜、权谨、张瑛、陈山这些当世名臣可都是祖父留给自己的,十年的时间证明,祖父的眼光是对的,不说金幼孜、权谨、张瑛、陈山等人为盛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说内阁的三杨,三人都是以等一等的治国之才,十余年来,论事存大体,请免赋薪、减官田、理冤滞、汰工役、抚逃民、察墨吏,民皆大悦,善识人,所荐皆名士.杨荣警敏通达,善观察形势,在文渊阁治事十余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且周习地理、边防,时人比其为唐之贤相姚崇,这番评价并非虚言,就政务而言,他们是可以重用,可以托付一切的人,所以这十年来,他很少反驳他们的意见,但他们毕竟是老了,内阁必须注入新的血液,而这个人非但要有三杨一般的能力,还必须得年轻,能做事,能值得他去信任,这样的人不能不说十分难找,好在老太爷帮忙,他寻到了十余年来,终于寻到了一批才敢卓越,且忠心的人才来,于谦、刘中敷、邝野、金濂、陈镒、王直、魏源、周忱、王佐、侯璡、魏骥等人无疑是出色的,但相对与他们而言,杨峥比他们更为出色,更能让他放心,他相信坐在自己眼前的这个小兄弟,绝不会让自己失望的,就好像当年父皇将希望寄托与三杨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他有足够的信心,所以他才借着今天的这个机会,郑重说出了自己的心思,内阁有三杨,武将还有张辅,杨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通过十年的功夫,他不敢说做到了极致,但不否认就目前的状况来说绝对是最好的,足以让他放下心去休息几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三杨一听皇帝大有撂挑子的意思,那肯答应,杨溥道:“皇帝此事万万不可啊洪武爷祖训早有严明,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其寻常之君,将以天下为乐,则国亡自此始。何也?帝王得国之初,天必授於有德者。若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可不畏哉!
凡每岁自春至秋,此数月尤当深忧,忧常在心,则民安国固。盖所忧者,惟望风雨以时,田禾丰稔,使民得遂其生。如风雨不时,则民不聊生,盗贼窃发,豪杰或乘隙而起,国势危矣。
凡天下承平,四方有水旱等灾,当验国之所积,於被灾去处,优免税粮。若丰稔之岁,虽无灾伤,又当验国所积,稍有附馀,择地瘦民贫处,亦优免之。不为常例,然优免在心,临期便决,勿使小人先知,要名於外。
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日夜时刻不敢怠慢,则身不被所窥,国必不失;若恃安忘备,则奸人得计,身国不可保矣。其日夜警备常如对阵,号令精明;日则观人语动,夜则巡禁严密,奸人不得而入。虽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犹当警备於心,宁有备而无用。如欲回避左右,与亲信人密谋国事,其常随内官及带刀人员止可离十丈地,不可太远。如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後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可不深为戒备。
凡警备常用器械、衣甲,不离左右;更选良马数疋,调教能行速走者,常於宫门餵养。及四城门,令内使带鞍辔各置一疋,在其所在,一体上古帝王诸侯防御也。皇帝当以从为念,且莫要生出懒惰之心而荒废了国事?”
杨士奇也没料到皇帝会做出如此荒唐之事,一时楞了一下,虽说这十余年来,皇帝基本上是靠着内阁处理政务,许多的时候就连内阁的批红也是司礼监王振代为批阅的,要说政务皇帝的确没做多少大事,但不否认在这之前,皇帝一直很勤政,许多政务都能及时的上通下达,才帝国的政务都能以最快的效力送到全国各个角落,虽说这几年皇帝在政务上表现得不如当初登基的那会儿,但只要内阁送上的奏折,早朝基本上都能保持,如今看皇帝这意思,大有放手的意思,饶是他当了多年的内阁大学士,这会儿也觉得脑子不够用了,直到次辅杨荣轻轻碰了他一下,才茫然回过神来,忙附和道:“是啊,皇上祖宗早有规矩,帝王者不可因懒惰荒废国事?微臣恳请皇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