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逍遥江山内 > 第934章 姜还是老的辣

第934章 姜还是老的辣

其志虑,俨如上帝之对;不必宣室致斋也,而约其心神,凛如师保之临。使本原澄彻,如明镜止水,照之而无不见;使方寸轩豁,如空谷虚室,约之而无不容。一念萌,知其出于天理,而充之以期于行;一意动,知其出于人欲,而绝之必期于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爱憎也,则察所爱而欲近之与所憎而欲远之者,何人?喜惧也,则察所喜而欲为与所惧而不欲为者,何事?勿曰屋漏人不得知,而天下之视听注焉;勿曰非违人不得禁,而神明之降监存焉。

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日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奸之锄,日吾为天讨有罪。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长了些,但杨峥记性极好,硬是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待诵读完最后一个字,不用看众人表情也知道众人是什么摸样,谁让自己诵读的是状元的孤本呢,这份才学,可不是吹出来的,他极为满意的看了四周一眼,见除了杨士奇、胡滢、杨荣、杨溥等人纷纷点头不止外,其余众人还在沉浸在他的策论之中,尚未回过神来。

杨峥得意的一笑,老子不给点真才实学,当老子是放牛娃呢。呵呵一笑,盯着刘观问道:“刘大人,下官这篇策论可还入得你的法眼么?”看着刘观吃瘪的模样,他心里那个爽啊,叫你为难我,老子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才是八股文,什么才是策论,要不然整天以为自己考中了一个进士,眼睛翘到天上去了,以为地球离了你们就不转了。

刘观面色极为难看,方才说人家取巧,人家毫无怨言,如今人家在这样难的题目下,作出了这样一篇的策论来,让他在不服,只怕他答应,皇帝也不答应了。

见他不吭声,杨峥得意笑了笑,转过身对着蹇义道:“尚书大人,你以为如何?”

蹇义一本正色的道:“杨大人这片策论其核心内容定纲立纪,颁布法规法令,并作为各种文件之首发到全国各地,让各级官吏有法可依、有所遵循,让天下百姓知法守法、依法办事。难得是杨大人还很好提出天人合一,这才是本官最为欣赏的所在?“

杨峥楞了楞,心道:“不给说点好听的,能入皇帝的法眼么?”在古代皇上就是天,天有覆盖养育大地之恩,但上天又不能自理天下,故寄托给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就是皇上,因此,皇上的位置就叫天位,所掌管的职责就叫天职,所统领的百姓就叫天民,所居住的城市就叫天邑。赵秉忠在他答卷里认为,皇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天授予的。因此,皇上对一种法规的制定是为天守护制度,一分钱的出纳是为天守护财产,一个官职的设置是为天任命有德之人,一个奸邪的除掉是为天讨伐有罪之人。总之,皇上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代表上天的。这就是说,皇上就是天,天就是皇上,看到了皇上就是看到了天,他把天和皇上完全合二为一了。在一般人看来,天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谁也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去阻挡和改变上天的造化之功。皇上既然就是天,人们就应该俯首贴耳地顺从皇上,顺从了皇上就是顺应了天意。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被皇帝喜欢了,不然也中不了状元!“眼看对方在这么一会儿功夫,便看到了这篇策论的重点,心头也暗暗佩服人家的才学,心道:”看不出这老头一把年纪了,还有这等本事,果然是姜还是老的辣?“

^^^

这张状元卷是赵秉忠1598年根据万历皇帝出的殿试题目《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用一天时间答写的。文中,他论述了帝王与百姓、政策与法治、法制与德制的关系。他一反“草民”、“贱民”之说,明确提出了“天民”的观点,将皇帝君主与平民百姓置于上天面前的平等地位,其法制、德制以及廉政对于安抚民心、稳定社会有重大作用。整篇文章文笔流畅,气势磅礴,观点鲜明,主题集中,说理透彻,一气呵成,是一部难得的治国安邦的好文章,至今仍有可取之处,这里特意给诸位看看!

臣回答:我听说帝王亲临统治国家,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而后才能约束臣民,日理万机,才能获得繁华太平的治理;必须有倡导和率领国家的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而后才能够磨练和激励百官,振兴改革各种事务,才能达到非常兴盛的治理。

什么是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就是要立纲纪,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