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逍遥江山内 > 第851章 永乐大钟

第851章 永乐大钟

诏,交付给中官杨庆养子,其中包括废皇太子,而立赵王高燧为帝。商议确定后,高正密告其甥王瑜。王瑜力阻不听,于是只好上告。朱棣在看完伪造的诏书后震怒,立即逮捕杨庆养子诛杀,并对朱高燧称:“这是你设计的吧?”朱高燧颤栗无法说话,太子朱高炽则为之解说,称:“高燧必然不会参与这个计谋,这是下面人所做的。”朱棣于是命文武大臣及三法司鞫治,群臣奏孟贤等所犯大逆,且有显实,当一并处以极刑。之后王射成、孟贤等人下诏狱论死。

第五次监国永乐二十一年八月,朱棣再次北征,同年十一月返回京师,期间朱高炽再次负责监国。

第六次监国永乐二十二年三月,朱棣朝议北征。同年四月,诏令太子朱高炽再次监国。同年七月,朱棣在榆木川驾崩,大学士杨荣、少监海寿奉遗命驰讣太子。

六次监国,长达十六年,十六年里能朱棣前后五次出兵蒙古,迁都北京、下西洋、出兵安南,可以说功不可没,在这期间虽有朱高熙、朱高燧多次从中作梗,但大明局面并没有混乱,反而呈现勃勃生机的状态,说永乐盛世有明仁宗的一份功劳并不为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登基后,改年号为洪熙,开始了他不足一年帝位,但仅仅一年,做出的事情却是不少,第一,赦免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缓和了自朱棣登基以来的朝廷内部的各种矛盾,从内部让大明朝局稳定。

第二,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三杨(杨荣、杨士奇、杨博)辅政。内阁的三杨辅政在他死后的若干年中继续保持稳定;而内阁虽然有某些缺点,在维持文官政府方面,其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

第三,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修明纲纪,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使得永乐末年开始逃离的人口,慢慢返回。

第四:科举上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比起朱元璋,朱棣赫赫战功,他所做的事情并的确不多,但四件事按照史书说,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明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做出了铺垫,这一点并不是勉强,从后来明宣宗的种种为政手段,多半是延续了明仁宗的路线,可以说,若没有明仁宗这一年所做出的铺垫,明宣宗的十年未必有那么顺,后来的“治世”确实有明仁宗的一半功勋,因为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赫赫武,但是他的仁慈之政依旧在明代历史里面熠熠生辉,在我看来,尊号中的“仁”字还是名副其实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