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96章 兵临南京

第296章 兵临南京

第296章 兵临南京

仅仅过去十多日,南方地区求援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往北京。/零/点~看`书? ¨勉*肺_粤`毒¢

留给清廷决断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为在奏折当中,大明的攻势越来越猛,朱元璋的主力已经进入了安徽境内,兵锋直指南京。

而冯胜、傅友德、蓝玉、唐胜宗、陆仲亨等人也已经分别从湖南、广东进入江西福建。

加上郑成功又在福建登岸,刘良佐、耿继茂、李率泰等人自然焦急万分,每天都有数份公文发往北京,希望朝廷援军尽快到来。

然而对于大清朝廷来说,此时也是陷入了一个非常绝望的地步。

满汉蒙八旗子弟加起来也就二十万人左右,而且许多都在外驻扎,这里几百,那里几百,其中一半兵力都驻扎在外面。

稍微多点的地方就是北京以及北京周边的各八旗兵营,总计加起来约有十万左右。

可鳌拜出征的时候带走了五分之三的八旗子弟,大概六万,剩下四万。京营约二十多万绿营军,鳌拜也带走了大半,只剩下两三万。

也就是说,整个北京城满汉蒙八旗兵加上绿营兵,甚至凑不齐十万人,只有大概六七万的样子。

这些兵马一旦南下,则北京再无兵可守。

虽然清廷马上已经开始在北方征兵,但征兵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马上做好。

而且都是没有经过训练,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很难保证去了有作用。

所以对于清廷来说,现在也极为两难。

你派人吧。

这些人派过去,北京城就会很危险,且派过去还不一定能打赢。

不派吧。

那江南彻底沦陷。

到时候明孽北上,他们一样要完蛋。

因此眼下清廷的处境,还真是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也难怪连深宫中的孝庄都得出山。

只是她出山也没什么用。

重庆一战基本上就是满清与南明的决战。

这一战后满清精锐尽失,连吴三桂十多万大军都丢盔弃甲,只剩下三四万骑兵逃跑。

东南只有二十万左右军队,不仅分散各地,还要遭受明军、民间起义以及郑成功的部队进攻,根本无力抵抗。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兵力都被抽调了,北京就剩下几万人。再就是东北和北方边境还有一些戍边部队。

哪怕去找与他们满清关系好的蒙古部落求援,能求得多少援军都是问题。

最重要的是。

即便求得五十万援军。′<幻@想±-?姬e (?{无?错[内\?%容±¢

他们。

真的能击败可以全歼四十万大清精锐的南明余孽吗?

这个问题也如附骨之蛆一般萦绕在每一位满清高层大臣们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所以满清朝堂这边也迟迟没能拨下援军,更没法给南方提供多大帮助。

他们甚至都不敢再收重税,而是在北方减轻赋税,并且表示只要出一家男丁入伍,则可减免大部分税收。

这无疑是个明智的决定。

因为满清立足中原十多年,依旧保持着明朝后期的重税。

虽然因为清剿南明以及维持高达八十多万的军队需要大量开销,导致每年支出不菲。

但根据《清实录》记载,顺治死时,依旧给康熙留下了二百四十万两国库存银以及多达上千万石的粮食储备。

并且这只是储备,也就是国库每年刨除支出后,剩下来的钱存储起来。

在此之前,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十八年全国一年税收田赋、工商、丁口等税收加起来约为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而粮食实物的税收则大概为两千来万石。

去除掉官员俸禄、养军队等一年的开支,每年顺治朝都能剩一点,

所以在此时清廷的国库还没有到完全枯竭的地步。

特别是鳌拜带着四十万人全军覆没后,全国军队少了近一半的军费开销,省下来大笔钱粮。

目前国库里还有白银七八百万两,各地粮仓存储两千多万石粮食。

虽不知道有多少硕鼠贪腐了。

但再征个几十万军队临时打打仗还是能够维持。

因而以赋税换取军队,在短时间内能很快聚拢起一大堆炮灰士兵,也能维持住北方的稳定,防止北方也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