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64章 改天换地

第264章 改天换地

这一点跟我国开放后类似。

只是当时国际环境不同,我国开放后主要以低端制造业出口为主,这才大力发展南方。

如今大明则是以“进口”原材料为主,对国内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用矿产资源换取现代的帮扶,同时现代也会来大明进行投资建设。

双方目前还没有货币互换协议,不过纸币和价值兑换的汇率以后肯定也会由经济专家来帮忙制定,这一点倒不用担心。

在这些基础条件下,现代对于大明的建设可以说是下了死力气,每天都有大量的现代机器和技术人员被送过来,到五月份的时候,人员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而各大国企以及云峰集团又会在大明雇佣本地百姓帮忙干活,南京一府两县加上周边地区人口三百余万,其中几十万青壮劳动力被雇佣。

至于雇佣的费用,丝毫不用担心。

现代银的产量不能说是寥寥无几吧,那也能算得上是堆积如山。

有了国家支持,银跟不要钱似地往大明这边运,加上充足的货物,给予了足够的商品支撑,大明就可以拿这些银子直接印银元,撒币跟泼水一样地撒出去。

现在城内大半个区域被拆掉,居民都被安置在了城区西北方,也就是后世南京鼓楼区与玄武区秦淮区交界的区域。

主城区则是后世南京秦淮区,现在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工地,很多地方都起了高楼,每天不知道多少工人穿梭其中,从高空俯瞰的话,会看到无数密密麻麻的人头在其中攒动。

“大明现在真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呀。”

老朱感叹道:“当年云峰曾经跟我说过,要像如此这般。现在总算是实现了,每天一闭眼一睁眼,就能看到新的东西,总是令人惊叹。”

马皇后在一旁也笑道:“是呀,后世的中华能有如此改天换地之能,亦是我们中华汉人之幸。”

“嗯。”

老朱一屁股坐在了监控室的办公桌上,看着桌案上密密麻麻的公文,欣慰地闭上眼睛道:“现在我就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再多看几眼,如果能看到更大的国家工程建成就好了。”

桌案上的那些公文全都是正在谈的大项目,有三峡大坝工程,京广高铁工程,西域乌藏电力工程,大明电网工程,东北蒙古西域铁路工程等等。

南京跨江大桥工程在里面甚至都排不上号。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