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24章 将计就计

第224章 将计就计

而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

并且孙传庭送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给崇祯,都让崇祯送往山海关发饷银,又调河北山西精锐,蓟辽地区一时间明军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之多。

历史上多尔衮还是吴三桂写信求他入关,加上范文程劝说,这才下定决心南下入侵。

如今吴三桂没有写信,大明国内渐渐安稳,边境明军兵马众多,也让多尔衮完全没有任何想要进攻山海关的意思。

只是随着老朱下凡的消息在短短的半年内传遍大江南北,各种消息也是满天飞。

哪怕是山海关内外也已有所耳闻。

此刻山海关外的宁远城中,辽东总兵吴三桂在他的府邸当中看着京城的信件,眉头紧皱。

在他的旁边是他的亲信幕僚方光琛。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

一是说了一下南方太祖的事情。

二来则是现在京城的谣言。

据说太祖遨游历史长河,看到了大明的未来。

本来在今年四月初,被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大明灭亡。

接着清军入关,大败李自成,之后一路屠戮,杀死汉人无数,建立了满清政权,让汉人成为异族的奴隶。

这个消息是确定了的。

因为老朱自己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后来是建奴得了天下。

至于建奴是怎么得的天下,吴三桂作为防备建奴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战死沙场,还是投降了建奴,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

京城很多人都说吴三桂投降了建奴,引清军入关。是华夏罪人,应当凌迟处死。

一时间吴三桂在舆论场上的处境就很微妙。

秦桧还有三五好友,吴三桂在京城自然也有朋友,甚至当官的朋友也有不少,便纷纷向他写信说了一下这个情况。

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可以说是如坐针毡,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廷献,你说说,太祖下凡的事”

吴三桂看向方光琛。

方光琛其实不是吴三桂的属下,是他的结拜兄弟。

只是他爹死后就投奔吴三桂,现在寄居在吴三桂府邸中,因为颇有谋略,吴三桂做什么都会询问他的意见。

历史上也是方光琛建议吴三桂向满清借兵,效仿所谓的唐朝时向回纥借兵平定安史之乱的先例,结果建奴可没想着退兵回去,直接鲸吞了华夏大地。

听到吴三桂的问话,方光琛犹豫片刻,迟疑说道:“如今南面到处都在说,连宫里都有消息传出来,陛下都已经承认,这恐怕.”

“那你说,真是我放的建奴入关吗?”

吴三桂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

现在听说太祖在南方到处杀叛国官员,如果真是他开关放的建奴入关,以太祖的秉性,怕是要将他诛十族,凌迟处死。

“额”

方光琛没有回答,只是没有回答,就是最好的答案。

吴三桂顿时沉默下来。现在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太祖下凡,告诉了人们未来之事。

未来是建奴入关得了天下。

那么作为关外守将,建奴入关他是首当其冲。

如此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死战,逃跑,以及投降三条路。

而根据太祖预言未来之事可知,李自成拿下北京,就想夺取山海关。

这就意味着吴三桂面临两面夹击的情况,逃跑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说,他只有死战和投降两条路可以选。

京城那边的谣言都在说他是投降,这让吴三桂很是惶恐。

毕竟投降不投降,以他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哪怕心里坚定自己不会做,却也是自欺欺人而已。

“唉。”

吴三桂长叹一声道:“现在也只能听天由命吧。”

“大帅。”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吴三桂的心腹将领吴国贵急匆匆进来,说道:“大帅,城外出事了。”

“怎么了?”

“是高监军来了,后面还有人在追他。”

“义父?”

吴三桂瞪大了眼睛,然后马上说道:“他现在在何处?”

“已经进城,外面的人被我们挡住了,他们说是司礼监使者,司礼监调监军回去,但监军忽然逃走,他们才一路追过来。”

“快请义父过来。”

“是。”

吴国贵便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