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也就是南京皇宫南城门外。
而三山门可以走内秦淮河,穿过小半个南京城,到达南京五府六部所在地。
南京六部并无实权,实权主要由南京守备太监以及南京提督南京军务勋贵、参赞机务、左右都御史等官员把持。
这些人要么是手握南京的兵权,要么能直达天听,可以向皇帝奏报。
比如南京守备太监本身就是北京的皇帝放在南京控制南京的手段,南京御史则可以弹劾南京官员,南京勋贵则掌握兵马。
相比之下南京六部就属于有名无实,基本就属于给贬低或者退居二线的官员养老之所。
因此南京的皇宫周边,守备太监以及诸多南京军务勋贵们的居所和官邸,自然成为南方政治中心。
此刻三山门外,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南京提督南京军务勋贵赵之龙,以及参赞机务、右佥都御史兼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左佥都御史金光辰等实权官员。
以及虚职官员工部尚书熊明遇、户部尚书高弘图、吏部尚书张慎言、监察御史郭维经、南京翰林院事姜曰广等官员三十余人在门外等候。
这次孙传庭没有过来,来南京最高级别的就是吕大器了,其余李乾德、陈士奇等人虽然是一方巡抚,在地方为封疆大吏。但真论起地位,其实不值得韩赞周过来迎接。
因为韩赞周是皇帝的人,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除了孙传庭是特殊地位,目前深得崇祯的赏识以外,其余人包括吕大器,他都有资格不放在眼里。
哪怕他不过正四品,在场许多官员的品级都比他高,可仅一句能上达天听,就足以让在场所有的官员感到敬畏。
不过他今天还是亲自前来迎接。
一来韩赞周其实并不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反而颇为低调,历史上也是自杀殉国。
二来吕大器他们这次过来,说是已经消灭了张献忠,奉了陛下的旨意,来南京与孙传庭配合剿灭正在徐淮等地流窜的李自成部。
实际上这自然是矫诏。
然而明末驿站停摆,加上战乱、疫病不休,别说官府公文,就连皇帝圣旨都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好几个月才发到对应官员手里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虽然南京方面并没有接到北京已经派了吕大器等人过来协防南京,但由于李自成威胁迫近,韩赞周等人倒没有起疑心。
此刻船队缓缓到达了三山门外,不过船只数量倒是不多,拢共也才五艘船。
见此站在第一梯队的韩赞周、赵之龙、史可法、金光辰等人颇为诧异,史可法纳闷道:“不是说调兵来南京围剿李自成吗?怎么就五艘船?”
“应当是没有进城,兵马都在别处,许是已经安置在了江浦也说不定。”
赵之龙随口说道。
“嗯,倒也是,就是不知道要准备多少粮草才行。”
史可法点点头。
韩赞周向北拱拱手道:“我等臣子都是以陛下令节,自然要为君分忧,现在张献忠已灭,李自成残部如困兽犹斗,我等自当齐心协力,助吕督宪一臂之力,还大明朗朗乾坤。”
“公公说的是。”
“眼下流寇多剿一空,大明很快就能恢复安定了。”
“不错,只要安稳下来,建奴也不足为虑。”
众人都心情愉快地应和着,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十分轻松。
实在是这段时间好消息太多。
流窜大明各地的两大祸害,张献忠与李自成,一个被剿灭,一个被打残。
只要这两个大问题解决,其余地方虽有小起义,但整体上已经不能对大明朝廷构成威胁。
到时候慢慢恢复治理,以大明的国力,关外建奴迟早有一天也是这个下场。
因而大家还是比较乐观,心情也十分愉悦。
很快船队就靠岸停在码头。
码头附近早有南京守备兵马清场,诸多官员缓步来到码头边上,等着吕大器等人下船。
船只停下,船舷边上很快出现了一群人的身影。
一块很大的木板楼梯从船上降下来,为首之人踏到楼梯上,徐徐向下走。
身后诸多穿着官服的高级官员簇拥着他。
可原本码头上正热闹着要给吕大器他们开欢迎仪式,邀请他们进城饮宴的南京官员们却愣住了。
因为第一个从船上走下来的根本不是吕大器,而是一个穿着龙袍的老者。
他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