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爷却从不参与这样的争抢。他总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角落等待客人,他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对待每一位客人,就不愁没有生意。他经常对栓子说:“孩子,咱做人要本分,不能为了一点小利就失了良心。”有一年冬天,沈阳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整个沈阳站都被白雪覆盖,道路变得十分难行。很多三轮车夫都躲在家里不出门了,但李大爷还是像往常一样来到了车站。他把三轮车的轮子上绑上了草绳,这样可以增加摩擦力。他站在雪地里,哈着气,等待着可能出现的客人。不久,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匆匆走来,她要去火车站赶火车,可是大雪天根本打不到车。李大爷看到后,急忙迎上去,说:“大妹子,你带着孩子快上车,大爷送你去车站。”那妇女感激涕零,坐上了车。李大爷在雪地里艰难地蹬着车,每一步都很吃力。雪花不断地落在他的脸上、身上,他的眉毛和胡子上都结了冰。但他的心里只想着一定要把这妇女和孩子按时送到车站。当终于把妇女和孩子送到车站时,妇女拿出一些钱要多付给李大爷。李大爷拒绝了,他说:“大妹子,这雪天路不好走,大家都不容易,我收我该收的就行了。”岁月就这样在三轮车上的来来往往中慢慢流逝。李大爷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他蹬三轮车的时候开始力不从心。栓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对李大爷说:“大爷,您以后就别蹬车了,我来养活您。”李大爷笑着摇摇头,说:“孩子,大爷蹬了一辈子三轮车,这车上有大爷的命根子啊。只要大爷还能动,就想再蹬几年。”可是,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有一天,政府下达了通知,因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需要,三轮车将逐渐被取缔。这个消息对李大爷和其他三轮车夫来说,就像是一个晴天霹雳。李大爷坐在他的三轮车上,抚摸着车把,眼里含着泪。他知道,这个陪伴了他多年的老伙计,就要和他分别了。栓子也很失落,他刚刚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规划,可现在这一切都要改变了。然而,政府也没有忘记这些三轮车夫们的贡献。他们为车夫们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就业机会,比如安排他们到工厂里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或者给他们一些补贴,帮助他们重新开始生活。李大爷最终选择了到一家工厂做门卫。他告别了自己的三轮车,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每天坐在工厂的门口,看着那些进进出出的工人,偶尔也会想起自己蹬三轮车的日子。栓子则利用政府的补贴,开了一个小小的修理铺。他专门修理自行车和一些简单的交通工具。他把自己在三轮车上学到的关于交通工具的知识都用在了这个修理铺上。虽然三轮车的时代在沈阳站结束了,但那些关于三轮车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那些车夫们的善良、勤劳和坚韧,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精神财富。秀芹后来在沈阳扎下了根,她经常会给她的孩子讲起当年那个带她找亲戚的李大爷和那辆破旧但温暖的三轮车。而那些曾经在沈阳站来来往往的旅客们,也不会忘记那些在城市中穿梭的三轮车,它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沈阳的发展与变迁。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了70年代。虽然三轮车已经逐渐从沈阳站的街头消失,但它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深刻地印在人们的生活中。栓子的修理铺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和热情,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他的修理铺里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零件,墙壁上还挂着一些旧轮胎,那是他的“战利品”,每一个轮胎都代表着他修好的一辆车。栓子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一个名叫慧芳的姑娘经常来他的修理铺给家里的自行车打气或者修理一些小毛病。慧芳长得眉清目秀,性格温柔善良。她对栓子的勤劳和认真很是钦佩,而栓子也对这个总是带着微笑的姑娘心生好感。慢慢地,两人开始熟悉起来。栓子会在慧芳来的时候,特意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她讲解自行车的保养知识。慧芳则会给栓子带一些自己做的点心,那香甜的味道弥漫在修理铺里,让这个原本充满机油味的地方也有了温馨的气息。然而,这个时候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工厂里开始提倡技术革新,李大爷所在的工厂也不例外。李大爷虽然只是个门卫,但他对工厂里的事情也很关心。他看到年轻的工人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心中也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有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叫王刚,他对工厂里的一台老旧设备提出了改造计划。这个计划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王刚四处寻求帮助,但是很多老工人都对这个年轻小伙子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