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缓缓倒地,鲜血汩汩而出,淌了一地,也不知最后便宜了哪只山野猛兽的肚子。
太原城,连续两日没有收到任何新消息的赫连楚山隐隐意识到了什么,急命侦骑四出,却没有一个回来的。
这时,他终于肯定云绫在做什么了。
隔绝内外消息,除了给他布置天罗地网,还能是什么!
思及此,赫连楚山平生第一次有了遍体生寒之感,也意识到他不能再一味龟缩不出了。
于是,他当即找出舆图细细查看起来。
不得不说,他的眼光是毒辣的,只一眼便猜透了云绫的布置。
不用想,西面的古交、娄烦等要冲定然已在云绫的掌控之中,东面的寿阳更是去不得,去了等待他的只会是被围死在太行山中。
那么,唯一的生路或许就只有强攻阳曲,打通北面道路,而后自代州向东,由灵丘翻越恒山回到北凉。
然而,即便如此,有兵无粮,他能做的也不多。
阳曲兵力虽然不多,但有云绫亲自坐镇,绝非轻易能够攻克的。
须知大军一动,粮草消耗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一旦迁延时日,大军只会更快面临断粮。
思来想去,赫连楚山即便不愿,也只能采取最后一个办法,议和!
自河北叛乱兴起,原本的并州第一大城太原几经易手,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城中只余一二万百姓而已。
饶是如此,这也是赫连楚山笃定的筹码。
他相信,打着平叛旗号而来的云绫无论如何也不能弃这些百姓于不顾。
思及此,赫连楚山立时取过笔墨写就了一封议和信。
他的要求很简单,云绫让开道路放他们北归,他则保证不动城中幸存百姓一丝一毫,并将此次劫掠所得全部留在太原府库之中。
如若不然,他必将死守城池,一旦军中断粮,他不能保证饿极了的勇士会做出些什么事来。
很快,这封算得上措辞严厉的议和信便送到了云绫的手中。
云绫看过之后,心中冷笑,却也不得不暗赞赫连楚山敏锐。
是的,太原城中的百姓就是云绫所有布置中唯一的破绽,而赫连楚山很精准地抓住了这个破绽。
即便百般不愿,云绫也还是写了封回信。
信中她告诉赫连楚山她可以同意议和,但赫连楚山必须先带兵退出太原城,并且不能携带任何兵器和粮草。
待她确定赫连楚山履行了约定,才会提供足够让他们回到北凉的口粮,而后派兵一路护送他们北上。
说是护送,实则与押解无异。
若赫连楚山答应了,与其说是议和,不如说是他向云绫投降。
这样的条件骄傲了一辈子的赫连楚山自然不会答应,但要求议和的信却是一封接一封,显然他也开始急了。
云绫起初还谈谈条件,但随着几路兵马陆续到位,她也没了耐心再和赫连楚山来回拉扯,索性直接邀后者出城见面。
这日,风和日丽,本是个适合踏青的日子。
不过,赫连楚山怕是没有这样的心情。
汾水河畔,云绫一身甲胄,腰挎宝剑,坐在那里身姿笔挺,英气勃发之状令人侧目。
在她对面,赫连楚山虽努力摆出儒雅从容之态,但眼底的青黑却怎么也藏不住。
甫一见面,云绫便将她的要求说了,放下兵器退出城池,这就是她的底线。
赫连楚山能感受到云绫的决心,却不愿就此低头,沉声道:“公孙将军,你的要求与让我北凉勇士投降有何区别?你就不怕我的勇士们心生不忿,做出点什么无可挽回之事吗?”
闻言,云绫只淡淡地扫了他一眼,幽幽道:“赫连楚山,你有二十几万大军,若不如此,本将如何相信你们是有诚意的议和?”
“城中数万百姓秋毫无犯,不算诚意?”
“秋毫无犯?”云绫冷哼一声,沉声道:“这话说出来,你自己信吗!”
话落,赫连楚山一时语塞,只得满脸愤恨地看向云绫道:“公孙云绫,你若让开道路,本帅可指天发誓,不再追究你打杀吾弟之事,也绝不会让我父寻你报仇,如何?”
“不如何。”
“你!”
赫连楚山惊诧地看向云绫,着实没想到后者竟不畏惧其父的威名。
云绫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幽幽道:“两军交战,生死各凭本事。若因此赫连国师便要寻本将麻烦,本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