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765章 经济战(六)

第765章 经济战(六)

收仅 26 亿日元,财政赤字率高达 90% 以上。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日本政府选择通过日本银行大量增发货币来填补。

日本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成为滥发货币的主要执行者。政府大量发行 \"大东亚战争特别国债\" 等战时债券,强制要求银行、企业和民众认购。

当市场实际认购能力不足时,日本银行便直接在市场上收购国债,将债券转化为基础货币。1937 年日本货币发行量(m2)为 133 亿日元,到 1945 年已暴增至 755 亿日元,短短八年间增长近 5 倍,年均增长率高达 23%。这种毫无节制的印钞行为,实际上是在用没有价值的纸币来支撑战争消耗。

滥发货币给两国都带来了严重后果。在日本国内,过量发行的日元导致恶性通货膨胀,1937 年至 1945 年间,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 24 倍,大米价格上涨 32 倍,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同时,经济资源被过度倾斜到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严重萎缩,经济结构完全军事化。

在华占领区,军票和伪币的泛滥导致物价飞涨。以上海为例,1937 年大米每石价格约 10 元法币,到 1945 年中储券发行后期,每石大米价格飙升至 3000 万元中储券,八年时间上涨 300 万倍,给沦陷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灾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