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变化。
只见在这寒冬腊月,洪咨夔脸上的汗珠如同黄豆粒一般滴落下来,他不知道皇帝到底是阴阳怪气还是真心求问,答错一句就将万劫不复。
“臣斗胆揣测,史相公想让官家下令赐死济王!”
洪咨夔终究还是如此禀告了自己想法,很多东西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皇帝如果真的想要杀自己,没必要找什么理由跟借口,今日踏入这垂拱殿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都足以定大不敬之罪。
史弥远想要我来杀济王赵竑?
听着洪咨夔的回答,赵昀陷入了沉思。
要知道历史上可是史弥远私底下,派了自己门客余天赐毒杀济王赵竑,对外伪装说畏罪自尽。
如此低劣的借口自然是引得外界猜疑,感觉智商被侮辱的朝廷诸多官员纷纷上疏为济王鸣冤,控诉史弥远的诛王之举。
可现在走向截然相反,史弥远要把济王赵竑活着带回京师,并且意图让自己亲自下令诛杀,到底中间发生了什么引发历史进程改变?
利益!
赵昀脑海中冒出这两个字。
历史上宋理宗渊默十年放权给史弥远,双方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冲突,始终保持着利益共同体状态。
济王赵竑谋逆对皇位产生了威胁,那么自然就站在了史弥远的对立面,他必须除之而后快消除隐患。
如今的赵昀跟史弥远,已经陷入了激烈的皇权与相权斗争中,双方就差没撕破脸皮了。他必然不可能为皇帝冒巨大风险,去行什么诛王之举。
同时以史弥远的老奸巨猾,还从济王谋逆中看到了打击赵昀帝王威仪跟皇位法理的方法,那便是让皇帝手足相残引发舆论争议。
伟大如唐太宗李世民,都避免不了玄武门事变带来的非议。只要赵昀亲自下令诛杀济王赵竑,再加上紧急奏章之事的曝光,不管后者有没有谋逆的事实,到时候朝野内外只会认为他篡夺皇位,心虚之下才会弑杀兄长。
历史上史弥远遭受的那些弹劾唾骂,将纷纷转移到赵昀身上。
姜还是老的辣,史弥远真是好一招反客为主。
赵昀暗自咋舌了一句,如果没有洪咨夔的提醒,自己还真就陷入了历史的惯性思维中,认为一切进程都会按部就班的上演。
到时候在临安看到活着的济王赵竑,想必场面一定会很精彩!
“洪卿有勇有谋,放在银台司仅担任个秘书郎真是屈才了。”
“朕打算让你暂领皇城司,日后再行加官如何?”
人才就得重用,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这是赵昀治国的一贯理念。
皇城司前身虽是特务情报机构,但荒废已久基本职能只剩下宫廷宿卫。
前段时间赵昀命毕荣海整顿皇城司,恢复了诸如各大官署守门戍卫的职能,期望能扩大情报来源打造成大宋版锦衣卫,可进展却不如人意。
原因在于毕荣海是个纯粹的武将,你要他去玩特务谍报这套,着实是有点玩不转。并且特务机构的头头要求极高,除了忠心可靠之外,还得业务技能过硬,赵昀始终没有合适人选。
洪咨夔乃通进银台司官员,每日派送全国各地的奏章,意味着天然拥有处理情报的能力。另外他展现出来的洞察力,以及对局势走向的把控,同样很符合特务机构的要求。
目前赵昀身边可用之人筛选下来,确实没有谁比洪咨夔统领皇城司更为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