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万历明君 > 第247章

第247章

翊钧倒是没觉得老太太因为怕儿子「水土不服」而发脾气是小题大做。

古人不懂什么叫鱼油促进大脑发育,只知道多喝鱼汤变聪明。

李太后也不知道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只听说人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

虽说随着南来北往的交流,水土不服、瘴气,这些经验逐渐过了时,但这份担心,总归是情真意切。

朱翊钧摇了摇头:「走罢,去元熙延年殿。」

李太后这里的饭是吃不上了,看能不能蹭一蹭陈太后的午膳。

饥肠辗的皇帝,不得不转道元熙延年殿,

相较于李太后那边一屋子人围坐的热闹,陈太后的寝宫倒是一年四季安静如常。

老猫叼着幼猫,在殿内四处溜达,狐狸跟在屁股后面好奇张望。

延庆公主结束了今天的课业,正乖巧坐在椅子啃糕点。

陈太后一身清冷的素色常服,正端坐在桌案旁,一手捧碗侧脸吹着热粥,一手捏着书本垂目阅读,显得很是入神。

皇帝踏入元熙延年殿后,延庆公主率先反应过来:「皇兄!」

陈太后听了动静,后知后觉抬起头。

朱翊钧摸了摸延庆公主的脑袋,拉着走到陈太后近前,一板一眼行礼:「儿臣,问母后躬安?」

陈太后合上书页,看着皇帝恬淡一笑:「我是富贵闲人,自然躬安,陛下巡狩江南,也要躬安才是。」

这类话,朱翊钧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他近乎无奈道:「儿臣知道了。」

陈太后笑了笑。

「陛下还未用过膳吧?」

她将鬓发拨到耳后,看向一旁的女官:「再请一副碗筷。」

朱翊钧本来就是蹭饭来的,闻言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下来。

他扭头接过碗筷,一边盛粥,一边与陈太后说道:「母后,后日朕便要南巡,皇子起名仪的敕诏,还要劳烦母后过问。」

陈太后轻轻点了点头。

家宴随意很多,朱翊钧也没讲究什么礼仪,口中不停:「孩儿此去经年,皇后在宫中恐怕冷清,母后若是有暇,不妨多与皇后亲近亲近。」

陈太后轻轻点了点头。

「母后万寿圣节将至,朕早先便知会张宏,从内帑取用了,母后要不要请一请固安伯,聚个家宴?」

陈太后轻轻摇了摇头。

「张大伴送来的幼猫,可还合母后的意·

皇帝边吃边口头尽孝,偶尔瞩咐两句延庆公主。

陈太后与延庆公主皆是食不言,寝不语,只是一味点头摇头。

就这样。

简简单单地,朱翊钧与两宫道了别。

万历八年,八月三十。

清晨,天不见亮,湿气凝露。

张居正、王崇古、海瑞、申时行、王锡爵、六部堂官,大小数百臣工,乌压压排成两列,静静恭候在午门外一一甚至风瘫的高仪,也在其中。

只因今天便是皇帝南巡的开拔之日!

千步廊外,六部衙署内的官吏,纷纷开门推窗,翘首观望。

好事的富贵人家进不得千步廊,只得登临高处,偷偷摸摸拿出望远镜,对准千步廊。

众人眺望着天色,等着已经四十余年没有出现的,大明皇帝,巡视天下。

咚!

一道鼓声骤然响起。

是钦天监安排的时鼓,寅时三刻到了!

随着鼓声一响。

沉重的朱漆宫门,伴随着哎嘎地呻吟,次第洞开。

没有百官唱奏,没有万民山呼,只有金瓜、铖斧、朝天,沉闷而肃然地水泄而出。

眨眼间,近卫便沿着御道两侧森然肃立,将迎候的百官围在其中。

浩浩荡荡的卤簿,淌出午门,大驾、法驾、曲柄九龙伞、旌节、金八件、通赞、赞礼、宿卫官、各侍卫等侍从官,鱼贯而出。

一杆新制的宝蠢龙旗,被簇拥在最中央的,迎着风猎猎作响。

云盖、云盘紧随其后。

一道众星拱月的身影,缓缓步出午门。

「臣等拜见陛下!」

瞬间黑压压跪倒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

朱翊钧站定在午门外,举目环顾:「诸卿请起。」

南巡无礼,一切从简一一甚至眼前这一套仪仗,都是礼部临时定下的。

群臣得了旨意,先后起身。

朱翊钧眼尖,见得有人起身困难,连忙上前。

他拨开内臣,亲自扶起高仪,无奈道:「先生果真要随朕下江南?」

高仪气喘吁吁坐回轮椅上,慈眉善目看着皇帝:「首坐镇中枢,老臣正好随驾南巡。」

朱翊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