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万历明君 > 152.第151章 荏苒光阴,辞旧迎新

152.第151章 荏苒光阴,辞旧迎新

下的号。”

李坤一惊,恍然大悟。

他还说哪家少爷,原来是最上面那位小少爷。

难怪敢大摇大摆瞎搞。

李坤挤出一丝笑容:“陛下果真性灵天成,本真自然。”

小孩子的好奇天性,也是能找到词夸的。

李杜哑然一笑。

他摆了摆手,算是信了李坤这话,而后才开口道:“起初我也不知道,当然,不仅是我,顾成宪那批人也不知道。”

显然是要解释方才所说,顾宪成到底捅什么篓子了。

李坤竖起耳朵,打定主意不会轻易开口接话。

只听李杜开口道:“三日前,师出名门的顾宪成,在神妙观开办诗会,会题是‘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李坤点了点头,如今诗坛本身就是这样,“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至于明呢?明无诗。

这是一场复古的文学风潮,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大家都是有学问的人,李杜也没解释,继续说道:“涉及到复古,文会中难免又论及时弊,又是那一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论调。”

“要如何如何广播道德文章,宣扬古之节操,回到三皇、汉唐之盛世云云。”

“但这批判来批判去,不知道哪个不懂事的,就说起了这份报纸不撒播圣人经典,反而宣扬歪理邪说,就是败坏世风的罪人之一。”

“什么刘三炮,长惟居士的,不堪入目的下流之人,日后见了,必然要手批颊。”

噗呲。

说到这里,饶是李坤如此沉稳持重,此时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批帝三掌,唾面而去是吧?

也难怪说这些人倒霉了。

要是别的时候也就罢了,骂皇帝多正常的事,更何况还是无意中骂到的,奈何现在还有一个月出头,就会试了。

若是这些人因此被禁试了,那就得蹉跎三年了。

李坤替自己庆幸一瞬,还好进京之后没跟着喜欢拉帮结伙的顾宪成厮混。

不过他念头一转。

又想起李杜方才说的这事发生在三日前。

那眼下没动静,应该没出乱子才对,否则惩处学子这种事,在考前是很敏感,必然回沸沸扬扬的。

他心里想着,嘴上追问道:“贵人素有雅量,陛下应当不会与他们计较才对吧?”

李杜乐呵呵点了点头,显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他解释道:“皇帝自然是雅量,但恰是如此,才会让人得寸进尺。”

李坤脸上的兴致愈发浓厚:“怎么个说法?”

李杜笑道:“此次参与文会的人数众多,其中就有工部右侍郎万恭的嫡孙,万敬。”

“万敬乘兴而去,本来只当消遣,孰料出了这门子事,稀里糊涂就跟着骂了一通皇帝。”

“其人知道的时候,脸都绿了!”

“而后为了顾宪成划清界限,痛骂了众人一顿,连滚带爬跑进宫里给皇帝请罪去了。”

他说到一半,连忙擦了擦嘴,这才伸手去捋忍了很久没捋的胡须。

这也不能怪万侍郎的嫡孙不讲义气。

别人也就罢了,今科四品以上的堂官子侄,可是由皇帝亲自阅卷的!届时被皇帝黜落,也不过随手的事。

万敬作为今科的七名堂官子侄之一,自然要撇清干系。

李坤连忙追问道:“然后呢?”

李杜嘿然一笑:“被人如此痛骂一顿,顾宪成哪里能忍。”

“他坚称自己对事不对人,针砭时弊乃是心系国家,陛下不务正业,他们虽然言辞不当,但本心是好的。”

“反而是万敬,其彼时也将皇帝一通批判,之后听了是皇帝署名,却立刻改口,显然是反复小人。”

“不仅如此。”

“他还纠集会员,让南直隶的大员做背书,准备效仿通政司的新报以及王世贞的弇山堂文报,创立一份东林学报。”

“意在扭转世风,用道德文章感化世人。”

“当然……第一件事,就是批判皇帝在新报上的胡言乱语。”

李坤听罢,后背直冒汗。

这哪里是捅娄子,这是捅破天了都。

是,皇帝确实太过不务正业,沉溺奇技淫巧。

但那是他们这些小人物能说的么?朝中还能少了大臣言官?

这又是创报纸,又是搞民间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