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万历明君 > 7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

7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

“譬如这不同转运司的盐,所售卖的州府,均有定数,山东转运司的盐,只能在济南府等十个州府售卖。”

“而淮盐,则售卖至四十二个州府,如湖广武昌府、河南汝宁府等地。”

“即便如此,行淮盐的盐商,还是会偷摸售卖到山东等地。”

“几个转运司,时常为此事闹到中枢来。”

“又或者像几名巡盐御史,经常为了边引之事,争执不下,耽搁正事。”

“以上三者,诸卿何以教朕?”

朱翊钧说罢,环顾几位大臣。他说的三点,分别是淮盐的发售模式,淮盐的体量,以及中枢的统筹权。

总而言之,都得改。

见几人都陷入沉思,一时没有言语。

他直接看向申时行,点名道:“申卿,你是南直隶人,你先说。”

申时行连忙起身:“陛下,臣从未以乡党自居,此事与籍贯无关!”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紧张:“想法上或许没有乡党,事实上总是存在籍贯的嘛,申卿不必紧张。”

申时行无奈。

脑海中快速思忖起来。

这三点必然不是空穴来风,皇帝侃侃而谈,多半是心中有腹稿。

这是科举破题啊。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申时行仿佛又回到了殿试那一天,脑中千回百转。

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改良盐政所提到的三点,盐引发行……中枢统筹……体量……

申时行隐隐抓住什么脉络,却感觉不够清晰。

目光扫过一同被叫过来的户部尚书王国光,以及余有丁。

申时行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

一个词汇,或者说政策跃然脑海中。

申时行迟疑了片刻,迎上皇帝鼓励的目光,吐出一个词:“开中法!?”

朱翊钧一拍大腿,长舒一口气,热气肉眼可见。

他激赏道:“重启开中法!?申卿这想法倒很是值得讨论!”

“诸卿怎么看?”

开中法已然败坏了,此时自然算是重启。

几位大臣一看皇帝这反应,当即明白了他的心意。

无语的同时,纷纷思忖起来。

所谓开中法,就是给盐发行凭证,叫盐引也好,盐券也罢,总之就是有了凭证,盐商才能购买转运司的盐。

那么如何获得凭证呢?那就是开中。

众所周知,南方富庶,北方穷困。

直白来说,北方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就是中枢的负担。

当初宋朝是怎么做的?那就是放弃一切的统治负担,一如燕云十六州等等。

乃至于出现了边军打下来的地盘,中枢还会眼巴巴求和,将地方割让回去的奇观。

就是出于这种指导思想和心态。

如今的南人,也未必没有这种想法。

但明廷中枢不一样,太祖立国之后,就分封北方,成祖迁都之后,更是天子守国门。

北方,寸土都不能主动抛却,否则就是动摇立国之本。

不能丢归不能丢,怎么治理就成了问题,经济条件约束下,南北一定程度上的割裂,是不可避免的,光是粮食产量,就是天然的矛盾。

为了给北方输血,开中,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开中,就是商贩们,完成朝廷给的任务——譬如给北方运输粮食、布绢等等,来换取盐引。

也就是利用商贩们,给北方输血。

成本自然很高,但如果不想像前宋一样,战略性抛弃北方,这就是不可避免的运行成本。

杨博当场跳起来:“陛下!臣认同申侍郎的提议!”

“开中法败坏,乃是边地军民一大憾事,臣久闻陕西、山西、宣大、宁夏等地的百姓,怀念开中法。”

“若是开中法能复行,不失为良政德音!”

杨博的立场毋庸置疑。

在这件事上,朱翊钧可以无条件相信代表北方利益的杨博。

开中法败坏后,数次有大臣请求复立,都是边人。

最近的作出尝试的,就是隆庆二年,时任陕西三边总督的王崇古。

有些人固然私心重,但推行国策,未尝不能利用这些人的私心。

朱翊钧欣慰地看着杨博,赞道:“杨阁老历任地方,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