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之中,静静领略战场的风云变幻和血雨腥风。
与此同时,久违的宏大声音再次在窦澈耳边响起:
【你观察战术布局,去芜存精,领悟初级兵法】
【你的兵法与《三十六计》相互对照,推陈出新,有了新的启示】
【你领悟了《六韬》……】
【你对《诸葛亮兵法》有所领悟……】
这次,窦澈脑海中的声音前所未有的密集。
他一转念,便明白了原因。
一直以来,窦澈感悟的对象或是名满一方的名医,或是像张三丰那样的得道高人。
最差也是先秦诸子留下的典籍。
但这次,沙盘两边对峙的只是与窦澈年龄相仿的年轻人。
他们的水平或许比普通人稍高,但在整个大明,实属不够看。
所以这次的领悟,窦澈有了全新的体验。
他感觉自己像海绵,吸收了各种知识,随即排除了糟粕和谬误。
在这个过程中,窦澈感受到一种铁与火的气息。
他能感知到,每一场战斗的失误,在真实的战场上,都会导致成千上万士兵的牺牲。
窦澈心中莫名升腾起一股愤慨。
虽然表面上他仍端着茶碗,像个旁观者站在沙盘旁,但低垂的眼眸中,却燃烧着几乎可以焚烧一切的火焰!
窦澈仿佛听见山河破碎的哀鸣,江河中混杂着鲜血奔腾的咆哮。
也听见了数千年来,这片山河中每一位普通士兵临死前的不甘和呼喊!
“咔嚓——”
窦澈手中的茶碗,在沙盘上狠狠摔碎。
这场兵棋推演,在四散的碎片中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一群半大小子愤怒地抬头看向窦澈。
而窦澈耳边,又响起另一个声音:
【你体验战场杀伐,血染山河。对《孙子兵法·计篇》中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了深刻的感悟】
【你彻底领悟了《孙子兵法》】
在场之人,不论年龄大小,皆是淮西军方精英子弟。他们视战场为生存之地,晋升之路。或许他们中有些人目不识丁,或许平日傲气冲天,但他们绝不会容忍任何人质疑他们的军事才能。顿时,指责窦澈的声音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尽管众人皆知窦澈是曹国公府请来的医者,为长辈治病,但言语间的攻击和侮辱却愈演愈烈。若换作常人,这般的口诛笔伐足以令其胆寒。
面对这些人的声讨,窦澈冷哼一声,重手拍向沙盘,发出震耳的响声,瞬间镇住了这群年轻人。接着,在众人仿佛要瞪出血的目光下,窦澈随手拿起一旁的指挥棒,点在沙盘中央。
\"布阵列兵,你竟将援军置于山头?\"
\"山势险峻,正面是两山夹一谷的深渊,你前世是马谡吗?打算在此处重现街亭之败?\"
常老三看着窦澈指点的位置,冷笑不止。
\"还以为有何高见,原来只是纸上谈兵!\"
常老三也拿起一根指挥棒,指向他们所讨论的地方。
\"此地居高临下,正面迎敌,非主战场。即便敌人意图围困,也需同等兵力分散在此。\"
\"况且我在此设立的是神机营,火炮需要高地优势。\"
\"占领此山,视野开阔,我军可狼烟烽火传递信息。\"
\"彼明我暗,炮火掩护,敌军不久便会溃败,何须水源?\"
听到常老三的解释,周围子弟纷纷点头。就连不知何时站到徐达身旁的李景隆,也赞许地点了点头:
\"常老三进步了,这样的布置虽不惊艳,但也挑不出毛病。\"
话音未落,李景隆后脑勺就被一巴掌拍了一下。他还没来得及喊疼,就看到徐达和他父亲异样的目光。
\"进步?\"
\"你竟认为常家老三没错?\"
李景隆愣住,但还是习惯性地点点头。看到李景隆的反应,瘫卧在软榻上、全身插满银针的李文忠长叹一口气,握住徐达的手臂,深情地说:
\"二叔,若我这次挺不过去,我家小子就拜托你多照看了。\"
\"他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