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利润。
这些事情朱碧兰当然不会知道,马建新不会告诉她,也不会让张前程告诉她。不过他们真的在农行贷到了款,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总算是贷到了一笔。这倒让张前程和苏克霖对朱碧兰刮目相看了一回,还真的以为朱碧兰像她讲的那样“经常跟王小能在一起吃饭”,平时就不敢再为难她,苏克霖跟她讲话都客气了好多。
廖国庆没有马上答应,只说回家再跟他老婆商量一下,看看情况再说。
王小能也为柑橘产业的销路和价格问题头痛,想引进一家饮料厂或者罐头厂吧,领导们商量的结果是也许作用不大,现在有冷藏技术了,人们多数喜欢吃新鲜水果,水果罐头已经不被市场看好了。做饮料也多数是用橙子,不用柑橘。隔壁县早些年不是引进了一家全国知名的饮料公司的?结果去年也垮掉了。饮料公司垮掉了,农民也只好跟着砍掉那些辛辛苦苦种下去的果树。
光卖鲜果,没有其他配套产业,形不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的话,销路和价格实在没有保障。王小能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开发新产品,如有哪个人能开发出一两款可以大量消耗柑橘又受大众欢迎的新食品就好了。
李珍说:“可惜我们都不认识那些食品专家,如果有个食品专家同学就好了,可以让他试试。到科研所去请求那些科学家帮忙的话,没有资金扶持别人是不干的。”
廖国庆说:“我老婆倒是会做桔饼,今年春节前还做了些到街上卖,销路也还可以吧。但是不加防腐剂的话保质期不长,加了防腐剂又恐怕会没销路。而且这个算不上是新产品,好多百姓都会自己做来吃。”
王小能马上来了兴趣,问:“那是什么样的?好不好吃?如果好看又好吃的话,倒是可以试产一下的。”
廖国庆就从手机里找照片出来给大家看,一只柑橘做一只桔饼,把柑橘压扁了,像一朵小金花,金灿灿的,外面披着一层雪白的糖霜,看样子很漂亮。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个可以作为年货来做呀。看起来又这么漂亮,桔饼桔饼,大吉大利么。就做纯天然的,不加防腐剂,买回去就吃。
廖国庆说:“这个是我老婆手工做的。如果要批量生产的话,恐怕还得设计机器什么的,这也是个难题。”
确实,要搞企业,要开发新产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王小能让廖国庆回家看一遍他老婆做桔饼,并把步骤写下来,再就是计算一下时间,看看纯手工做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做一斤,这样就能算出一小时能做多少,八小时又能做多少。好好合计合计,再品尝一下味道,如果味道好,又能行的话,纯手工也是可以做的,这两年不是越来越多纯手工制作的东西了么?
廖国庆爽快地答应了,并说要做就得趁早,再过半个月,恐怕就找不到新鲜柑橘来做桔饼了,到时无论柑橘多便宜,为了不影响来年挂果,都得摘来卖掉。
那一头廖国庆回去让老婆做一批桔饼,这一头王小能也多方查找资料,请示专家,得知这个桔饼的水分控制恰当的话,不加防腐剂,保存半年也不会变质,因为加工桔饼的主要原料是白糖,糖本身的保质期就相对长。
当廖国庆把那批他老婆精心制作的桔饼送来给王小能他们品尝时,王小能就跟廖国庆讲:“你要创业,不如就搞个食品厂,可以专门生产桔饼,这个桔饼的保质期也可以长达半年。刚开始资金不足的话,就只生产桔饼,这个设备不多。等以后资金充足了有经验了或者也可以同时生产与柑橘相关的果汁饮料。”
廖国庆没开过工厂,底气不足。去请教孙文利和刘敬德。孙文利说我现在都还是在向德哥学习,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给不了你什么好的意见。刘敬德按廖国庆提供的那个年前他们家卖的零售价,仔细的把各种价钱算了算,算起来还是有利润的。就跟廖国庆仔细解释那些数据,告诉他管理出效益,如果能从严管理,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的话,照这个零售价算起来,是有利润的。但是到时你开厂了,只能按批发价批发给各区域的经销商,这个批发价要比零售价低很多,只能薄利多销,到时就得靠数量来博取利润。一句话就是,只要有销路,工厂能正常运转,质量又有保证,那就有钱赚。当然,如果你开个百来个员工的厂,也想跟你们以前种柑橘那样一年赚个几百万上千万,可能有点难度。什么都顺利的话,一年几十万到百把万还是可以赚得到的。
这个前提是有销路的情况下,才有钱赚。廖国庆就怕把他们家的全部积蓄都投进去了,到时生产出来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