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家查来查去,什么证都要带在身边,真是什么都不方便。唉——还是回双和去,找个人嫁掉吧。
王小能还是跟往年一样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不同的是,今年因为离家近了,年三十下了班才回家,回到家天已经黑了,这样村上就没有人看到他回家。
因为初二要跟杨俏一起回娘家,大年初一王小能就上外婆家拜年去了。他们是全家人一起去的。外婆外公都还健在,都九十多岁高龄了。他们不愿意进城去住,李崇远的父母就在家陪着他们,这些儿孙们在过年过节和几位老人生日时都会来跟老人热闹一下。
李崇远特意建了一栋大房子在家,方便亲戚们来看望几位老人时休息。而王小能,几乎每年过年时都要在这里住一晚的。
他在这里长大,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对他们的感情就特别深厚,每年都会尽量抽出些时间来陪陪两位老人。话说回来,也是舅舅和舅母都是特别好的人,才会让王小能这个外孙在外婆家快乐长大。
好像自从王小能上了高中后,家人和亲戚们就主动改口叫他的大名了,连他父母都改口叫他小能,不再叫他小七,但是外婆外公还是一如既往的一直叫他小七。回到外婆家,听着外婆外公亲热地叫他小七,王小能就又想起了他幻觉中那个王小七。他后来也向父亲打听过他们家族里以前有没有一个叫王小七的人,因为他们村的人几乎都姓王,却没有修族谱,甚至有到城里去的人的后代跟村上人同名的。但是父亲向村上那些长辈们打听过后告诉王小能,他们村应该没有人叫过王小七这个名字。那这个王小七应该是师父家的长辈了,想到师父,王小能心里就有点难过。
外公外婆跟家人说起王小能和李崇远来,脸上满是自豪的表情:“我们家就这兄弟俩,最能干,最有出息。”说着说着就会说起这两个小子小时候调皮捣蛋的趣事来。小时候,这两个调皮小子可没少给他们添麻烦,也挨外公打过无数次屁股。用外公的话来讲就是“竟然是越打越聪明的”。那时,他们谁也想不到王小能和李崇远会这么有出息,一个当了县官,一个成了富商。
李崇远家过年是很热闹的,李崇远将饭店的厨师请回了家里,几个舅舅全家都在一起过年。加上王小能这一家,老的小的都回来了。那个大餐厅里那张可以同时围坐四十人左右的大圆桌就坐得满满当当的。李崇远发达起来后,每年过年过节都是李崇远承包了所有餐费的。所以他们这一大家子才得以其乐融融的在一起过年过节,又不需要自己出钱,又不需要自己出力,一日三餐都吃现成的。就来凑凑热闹,陪陪老人家搓搓麻将,下下象棋,聊聊天。大家还开玩笑说现在只许生一个,若是跟以前一样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他们家怕是还得准备一张同样大的桌子,吃饭时才坐得下那么多人。
大家互相拜过年,外公就一把拉起王小能,要他去跟他下棋,说是要检验一下他的棋艺有无进步。
以前王小能离家远,不太常见,外公外婆一见到王小能,都要先跟他亲热一会儿,才允许他去跟别人聊天。现在听说王小能回来了,两位老人都高兴地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这样我们家就更热闹了。”
赵小嫣就拉了杨俏去跟外婆搓麻将。杨俏也是来到李崇远家后,才学会搓麻将的。每年也就是过年时到了李崇远家陪外婆时搓一下,搓着好玩的,平时都不会去跟人搓麻将打牌。
王小能的父母也都年过七十,平时也经常回来跟父母兄嫂聊天搓麻将的。多数是回来半天,又陪了老人,又不耽误自己的家务活。这就是嫁得近的好处,一天回家打几转,天都还没黑。
马玉琳非常持家,就算是这种家族聚会搞娱乐的棋牌活动,她也从来不参与。在她眼里,一百块钱是钱,一分钱也是钱,谁都别想从她口袋里白拿一分钱去。每次回来,她都只负责跟舅妈们聊天,吃东西。
外公喜欢下象棋,还喜欢看书。李崇远就办了张借书卡,从图书馆里借书给他看,还得经常忙里偷闲回家跟他们吃餐饭,陪他下两盘棋。其他人也轮流着来跟他下棋。就是李崇远的女儿李想,也很小就会下象棋了,假期里一般都是这些孩子们来陪老人家下棋。
外婆喜欢搓麻将,这些儿孙们每天都要派几个人来凑数,跟外婆搓一下麻将。当然他们还得跟外婆赌钱,一局一块钱,每天都输那么十多块钱给外婆,常把外婆乐得哈哈大笑。也正是外公外婆每天都过得这么快乐,才会这么长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