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王小能现在知道了陈玉洪的真实身份,也知道了他当初的双和县之行的目的。不禁对这个老同学又愧疚又感激。看到他那么珍惜这些高中同学们的友谊,在同学们面前一点不摆架子,王小能就觉得自己有必要向陈玉洪同学学习,而且他也觉得有这些同学在他身边,挺好的。当然除了那个有点烦人的朱碧兰。
当晚,王小能还是被李崇远接了过去,到他的一家饭店给他庆祝生日。其实他们都不时兴过生日。家里的父母还在世呢,一般来说,家有长辈的,晚辈都不时兴过生日的。只是李崇远念着王小能现在一个人过日子,难麻烦做饭,才将他接过去跟自己夫妇一起吃饭。
吃过饭回到家,儿子王东成的电话就打过来了,王东成愉快的祝爸爸生日快乐,杨俏也在一旁淡淡地祝福了他一句。儿子一再嘱咐爸爸平时要吃好点,休息好点,要注意保重好身体。王小能很感动,知道这些话肯定是杨俏教儿子说的。想起杨俏,王小能真是满怀惆怅。
他想再跟杨俏在一起,又生怕他们会重蹈覆辙,又跟以前一样争吵不休。
再就是双和这种环境,杨俏和儿子来了,也不知道会不会遇上什么危险啊?
把那些千头万绪的工作稍理顺些后,王小能回了一次家。王小能家在乡下,离县城不算远,十公里左右。回来这么久,他没回过一次家,恐怕父母都不知道他调回来了。而且,他离婚的事也还瞒着父母。所以,王小能一是工作太忙,二是也不太想回家,他生怕一回家,父母就知道他离婚的事了。父母对他要求不高,只求他能顺利工作,能娶上老婆,生个孩子,过上平安顺利的日子就行。以前王小能离家乡远,父母生怕儿媳妇看不起乡下人,也心疼路费贵,只去过两次王小能的家,一次是他结婚时,一次是他孩子出生时。
现在王小能回家乡来了,就想把父母接来县城跟他一起住,也让父母享几年清福。王小能回到家时,正好看到父母他们在吃早饭。父母跟哥嫂住在一起。王小能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是农民。一大清早的,看到姐姐也在家里,王小能感到很意外。然后姐姐告诉他母亲前几天生病,今天刚出院回来,她是到医院去侍候母亲,今天跟着母亲一起回来的。
王小能心里涌过一阵愧疚,说:“母亲生病,你们怎么不告诉我?”
父亲抢着回答说:“你离家远,怕你来回耽误事,就没有告诉你。”
然后,父母不见王小能的妻儿,马上问起他们。王小能说他刚调回来,妻子跟孩子暂时还在青平县,没有跟他回来。
哥哥王大能说:“这么说他们说你回双和县来当县长这事,是真的了?”
王小能点点头,父亲王建国马上放下碗筷,焦急地起身去关门,把院门关上了,才折进屋来,着急地说:“那你今天回来干什么呢?你知不知道,前几天村上的人听说你回来当了县长,一个个的都吵着嚷着要去找你,要你把这条路修好来呢。”
王小能笑着说:“这条乡道么,是要修好来的。我们县顶着这些‘富裕县’、‘先进县’的帽子,却只靠那几家企业撑着门面,农村的基础设施太差了,全县没有一条像样的乡道。我回来了,是要想办法把这些乡道都修好来的。”
在深入了解了双和县的现状后,王小能真是说不出的揪心。这哪是个什么“富裕县”,“先进县”?就县城的建设,都没规划好,搞得乱七八糟的,整个县城没有一条宽敞点的公路,随着这两年私家车越来越多,上下班时间段城里那个堵呀,堵得一个个在那骂天骂地的。那些乡道就更加不用说了,全县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乡道,有那么两三条早几年铺了柏油路的,因年久失修,也是坑坑洼洼的了。其余的多数还是砂石路,现在机动车又多,每条路都是大大小小的坑,找不出一寸平整些的路面来。以前,双和县基本上都把修路款挪作它用,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除了那两个工业区,双和县还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了。这个“富裕县”的农村,甚至比那些“贫困县”的还差。
这个双和县,整个就是个烂摊子。
王小能都气得骂娘,但是既然回来了,既然坐上了那个位子,他除了硬着头皮上,除了想办法去改善去提升,别无他法。
“不是乡道,是我们村通往乡里这条路。”王建国说,“这些人都说我们村好不容易出个县长,县长就得为民办实事,先把我们村这条路修好来。听说以前那个黄县长也是,当上县长后,首先就是把他们村那条路修成平整光滑宽敞的水泥路,这样好方便他开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