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单月十万的利润,叶园能拿到三成,就是三万块钱。,E*Z.暁?说?惘. ~已`发*布!嶵,欣_璋?踕~
三万块钱不少,但对于叶园来说,肯定不多。
第二个产品,才是陈知行真正准备赚大钱的项目。
一次性餐具受制于单价,做的再多也难以赚大钱,顶多算陈知行一次小规模演练,带领团队成员走一遍港城创业的全部过程。
给跟自己一块过来港城的兄弟,以及他们的家属足够信心。
赚到钱了,大家伙都知道,跟着他混准没错。
人人都有钱分,谁不高兴。
“第二个产品准备做什么?可别又是两毛钱一件的东西了。”
叶园提醒。
“哈哈,第一个产品主要是走一遍流程,第二个产品要追求单品利率值了。”
陈知行大笑。
“能透露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吗?”
“作为弘华第一股东,应该有知情权吧。”
叶园问道。
“我准备做两件产品,分别是高压锅和热得快。”
陈知行据实以告。
技术人员他还是准备用叶氏天察的人,弘华目前的规模还是不够,招研发人员成本巨大,养不起。
等高压锅和热得快投入市场,每月利润超过三十万。
那个时候就可以打造正式的弘华工厂基地,研发中心。~6¢腰~看¨书`枉/ -首.发.
“高压锅,热得快,都是什么东西?”
叶园一脸懵。
“过段时间我会画图纸给你,跟你和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一下。”
陈知行卖了个关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弘华依旧保持着月产六十万包装餐盒的生产强度。
多出来的货物,统一运到港口,进行货运,拉到带碗,杭锅,日崩地区。
同时叶氏天察也派出销售团队,跟着箱货一起前往各个地区,开始推销。
时间又过去两个月。
带碗,杭锅,日崩地区的一次性餐具得到全面普及。
得益于弘华两个月的压货策略,一次性餐具库存量巨大,一箱又一箱的一次性餐具,通过货轮,运往各个地区。
弘华对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原本陈知行计划开三班,进行三倒班轮转生产模式。
然而工人们不同意。
弘华现在是两班倒,一个班次上十个小时的班,三班倒意味着每个班次只有八小时的上班时间。
会影响工人的收入。
他们觉得两班倒,十二小时加十二小时的工作时间更好。
这样他们赚的钱会更多一点。
陈知行属实被工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震撼。
对于普通人而言,时间根本不值钱,多上两个小时的班,能多拿两个小时的工资。?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
十二加十二的工作模式,弘华给工人们供早中晚三顿饭。
连饭钱都省了。
弘华单月产能再次提升,达到了惊人的七十万。
陈知行预估,七十万基本上也接近弘华目前的产能极限了。
弘华单月营收也达到了突破了十二万。
如果弘华不降价,一次性餐具单价两毛,营收将突破十西万。
这也跟一次性饭盒的单件利润率下滑有关,目前弘华给港城大部分商家供货单价,己经降到了1.8毛钱一份。
继续供货,三个月还会降低0.1毛,首到达到1.6毛的底价。
弘华运转稳定后,陈知行让程豹潘云飞向家全从公司里面抽身,跟着自己干第二个项目。
第二个项目陈知行选择热得快。
这玩意在他前一世火遍全球,也是一个可以进行多地区销售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热得快单件利率值高。
一个一次性餐具盒,扣除物料成本,哪怕在投入市场初期,赚一毛六顶天了。
热得快成本五六块钱,卖三十块钱非常合理。
单件利润值能来到二十五块钱,比得上卖一百五十个一次性餐具。
至于高压锅,陈知行选择将其设为第三个项目。
因为高压锅价格更贵,单件利润值更高,同时需要的不锈钢材料更多。
热得快也需要不锈钢材料。
可以先通过热得快产品,积累技术经验,以及不锈钢材料的厂家资源,等做高压锅的时候,可以用上。
做产品还是一步一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