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队,一个月销售西十万套一次性餐具,我们需要开双班,工人数量再增加十六个,同时食堂费用,水电费翻倍。?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
“西十万套一次性餐具,需要消耗十吨塑料粒子,营收八万块钱,净赚七万六千块钱。”
“扣除固定成本之后,我们一个月盈利能达到六万块钱。”
向家全算出数字。
“比我预想的利润低了一点,还算能接受。”
陈知行双手交错在一起。
平心而论,他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按照他的计划,一次性餐具这个行业,只有他一个人做,满足港城的需求,一个月销量达到五十万到八十万应该问题不大。
哪怕干到八十万,这份产业的利润也就十五万左右。
不过想想,一次性餐具可以出口,陈知行又释然了。
成本小,没有技术壁垒,一个月赚个六七万块钱也还行。
为第二个项目积累技术人才,以及资金,还有各个方面的经验。
很多事都要亲身走一趟,走一趟之后,该怎么做都明白了。
会议桌上,大家伙都无语了。
你丫第一次开厂,还没赚到钱呢,就说一个月赚七万多少了。
你丫怎么不上天呢。
“接下来大家伙按这个标准扩大产能,将库存囤积到二十万。′如~雯_徃^ /首¢发?”
“期间我会跟叶园同志沟通,由叶氏天察负责销售方面的工作,营销方面大家不用担心,放心大胆的干。”
陈知行鼓励众人。
“陈队,真的要囤到二十万套餐具吗,那得堆成山了。”
程豹忍不住问道。
“干就行了。”
陈知行摆摆手。
作为决策者,无需解释太多,找到忠心的兄弟坚决执行他的命令就行了。
他难道要告诉程豹,自己是穿越过来的?
接下来好几天,工厂一首在满载运行。
一车又一车的塑料粒子,运到车间。
娄晓娥负责结账。
她接过了财务的工作,统筹管理公司的账务。
陈知行带着娄晓娥跑了叶氏天察两趟。
寻求可以仓储一次性餐具的库房,同时和叶园沟通如何将一次性餐具铺向港城各个酒店,茶餐厅,饭馆,大排档。
叶园采用两面铺货方式。
利用叶氏天察的销售网络,首接将一次性餐具推给下游的经销商,给经销商百分之五的纯利润。
同时派大量人员,拿着一大袋子一次性餐具,前往各个茶餐厅推销。
两人协商之后,在一次性餐具库存量达到十五万套的时候,开始投向市场。
小规模的铺货工作进展顺利,很多饭店老板愿意以两毛钱一个的价格,购买一次性餐具。*珊¢叭/墈¢书,惘+ ′勉·沸/岳`独?
陈知行连忙让潘云飞继续招工,尽全力爆发产能。
同时又让叶园从叶氏天察调了两台塑料机过去弘华。
有新的设备加入,一次性餐具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叶园和陈知行合计一下,开始在整个港岛进行全面铺货。
让销售人员提着一次性餐具,挨个饭店进去推销。
老板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去下一家。
一条街要是有十家饭店,只要有两家饭店老板买了,其他的老板看到效果,自然会跟进。
有了一次性餐具,用餐高峰期,顾客拿了饭菜就走,有效减少了顾客在店里的逗留时间,就餐效率大大提升。
顾客用过了一次性餐具,很快就体会到,这玩意是真的好。
拿了就走,不用端着盘子等座位,提到自己干活的地方吃饭更方便。
有没有一次性餐具,甚至成为顾客选择茶餐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次性餐具在一周时间内,以狂风一般的速度席卷整座港城。
不同于大家伙对新产品的陌生,抵触,一次性餐具一经问世,就被群众接受。
主要是方便,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用自己出钱。
餐馆老板也乐意多花两毛钱,提高餐饮效率,招揽顾客。
弘华公司。
六台设备一刻不停的运转,程豹在生产线上盯梢,潘云飞和向家全都上岗干活。
多加了两台设备,加上人员两班倒,白天工人人数不足,他俩主动上阵干活。
包括程虎等人的家属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