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用符咒也就足够了。
但遇到器质性病变,简单的符咒就无能为力了,那就要用其它方法。寄法与化法就是针对器质性病变的祝由方法,当然用寄法或化法治疗功能性病变更是游刃有余了。
所谓的寄法就是进行炁态的移植,原理上类似西医手术,但它是一种无形的炁态手术,在炁的层面把你的病灶摘除了。
比如说肿瘤,中医认为它是病邪之炁淤积而成,祝由寄法可以把这淤积的病炁搬走。把它转移到其它地方去或者树上。
寄法是病炁转移,把肿瘤转移到树上,因为树的生命力比人强,让树经过一段时间把病炁慢慢地消化掉。因此我们必须选用粗壮的大树,如果选了小树,不到一个月小树也会枯死。
如果说寄法是转移,把病炁转移到体外;那么化法就是消化,在原地把病灶消化掉。好比一个罪犯,经过改造变成新人;一个坏的组织经过转化变成好的组织,我们不一定非要把它转移到体外。
虽然祝由有着神奇的疗效,但我们也不能无限地神化它,不能认为它无所不能,也不能认为它什么病都能治好,你千万不能把它当成包治百病的神奇疗法。
首先 ,人的生老病死是个自然规律。病情到了某种程度,病人到了该死的时候,他整个身体衰弱了、能量已经耗尽了,他的生命也该结束了。
其次,有些患者和你的缘分不到。所谓缘分,就是他对你的信心,是不是愿意很好地接受你的治疗,听从你的医嘱。有些人由于对祝由疗法不了解,他会产生怀疑心态,这种怀疑心态就会形成一种屏障,阻碍你调动能量进入他的体内,这样疗效就不会明显,这就是所谓“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道理。
祝由医学
清朝名医徐大椿在其着作《医学源流论》中说到:“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有以召之,则应者斯至矣。夫人精神完固,则外邪不敢犯,惟其所以御之之具有亏,则侮之者斯集。凡疾病有为鬼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夫鬼神,犹风寒暑湿之邪耳。卫气虚则受寒,荣气虚则受热,神气虚则受鬼。盖人之神属阳,阳衰则鬼凭之,《内经》有五脏之病,则现五色之鬼。
《难经》云:脱阳者见鬼。故经穴中有鬼床、鬼室等穴。此诸穴者,皆赖神气以充塞之。若神气有亏,则鬼神得而凭之,犹之风寒之能伤人也。故治寒者壮其阳,治热者养其阴,治鬼者充其神而已。其或有因痰因思因惊者,则当求其本而治之。故明理之士,必事事穷其故,乃能无所惑而有据。否则执一端之见,而昧事理之实,均属愦愦矣。其外更有触犯鬼神之病,则祈祷可愈。至于冤谴之鬼,则有数端,有自作之孽,深仇不可解者;有祖宗贻累者;有过误害人者,其事皆凿凿可征。似儒者所不道,然见于经史,如公子彭生、伯有之类甚多,目睹者亦不少,此则非药石祈祷所能免矣。”
道教符咒治病,比较典型的是《祝由十三科》。《天医祝由科流传奥旨》云:“上古先贤流传法家十三科,内载此科,乃轩辕秘制符篆五十八字。并各祖秘典,治疗男女内外小儿诸般疾病,驱邪缚魅等患……其法以三字成一象,三才合一之妙。尚字为将字,食字为兵字,各字为疴字。以一将一兵而却沉疴也。”但是据此书所述,祝由法不仅有符咒,也用一些药物的,比如醋、姜汁、猪胆等。而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是发挥了一定功效的。唐朝太医署中就有“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咒禁祓除为厉者,斋戒以受焉。”在唐代着名道医孙思邈所着《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提到符咒、禳解之法。
用符咒法与人治病的历史,最早可追朔到远古时代。据《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说:“黄帝问: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可见,上古治病,主要是用“祝由术”,其次才是针灸药石。《祝由十三科》记载:“轩辕氏象鸟兽之足印,制为符篆。又听兽之声音,造为咒语,专治精神各病。后人广其义,以梵语化为符篆,神而名之……有不可思议之神效焉。”《轩辕黄帝祝由科十二序》中曰,符箓“以治男女诸疫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而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以及后人也擅长此术,常用咒语与符水为百姓治病解厄。虽说用符箓法疗疾不能包治百病,但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效,里面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