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在涵洞里住了两天,要不是民警及时找到他,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8月的时候,青岛一个16岁的女孩要坐火车去常州见陌生男网友,父母不同意,她便一气之下把父母拉黑,一个人偷偷出发,还好被民警接了回来......
不得不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火药包,易燃易爆炸。
而且父母稍有不慎,就容易酿成悲剧。
图片
所有教育手段到了青春期,都将失效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
然而,更让父母觉得挫败的是: 打骂、发脾气、讲道理......这些曾经能让孩子屈服的手段,到了青春期,也都统统失效了。
孩子们变得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犟得就像是一头老牛。
《变形计》里有一个男孩郑子豪,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
做律师的爸爸看不惯,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地给他灌输各种大道理:
“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不对的?”
“你这样打游戏是会上瘾的,就像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
“你要搞你的学习,你只有学习搞好了,你才能搞一搞娱乐的东西。”
而郑子豪就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对爸爸的大道理置若罔闻,反而越发沉迷游戏。
武志红老师有句话说得好:
世界上最无效的努力,就是对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你讲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
这句话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适用。
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道理、主见、认知和行为标准。
如果父母还整天像个居高临下的“大人”,噼里啪啦对着孩子说个不停,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只会让孩子觉得被冒犯,被压制,越发叛逆、难搞。
想起一位曾在网上求助的父亲:
自己初二的儿子经常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他就经常半夜去逮,每次抢到儿子的手机,他都开始给儿子讲道理:
“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吗?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
把学习搞好了,你才有资格玩手机,自律才会有自由......”
每次儿子都是不耐烦的看着父亲,然后拿被子把头一蒙,根本就不听父亲把话说完。
这时候的父亲就一把掀开儿子的被子,继续灌输道理。
以前,儿子还能听一听,敷衍两句,结果这次儿子直接发飙了:
“有完没完,我凭什么听你的?”
这位父亲愣住了,骂骂咧咧地走出了房间。
到了第二天,儿子干脆连学都不上了,开始跟父亲冷战。
这位父亲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用的是很温和的教育方式,也没有暴力管教,怎么却反而“越管越反”了?
就是因为,到了青春期,孩子对于“我”的概念越来越强烈,渴望独立和自由。
如果家长还是反复唠叨、肆意指责,孩子积压已久的情绪就会变本加厉地爆发出来。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你仍然像以往一样,频频向孩子发号施令,期待他按照你的想法发展,那么孩子只会用叛逆行为来向你说“不”。
图片
图片
父母学会这一招
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那我们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其实不然。
清华附中前任校长王殿军曾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家长要“多做饭,少说话”。
就是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要做的,就是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多做饭,把饭做好一点,少说话。
有问题就求助于老师和他的同学,而不是试着改变孩子。
作者@明前茶,曾讲过一个“割漆人教子”的故事。
割漆人老郑的儿子从上了高中后就开始厌学,大伙本以为老郑会把儿子毒打一顿,谁曾想他却跟儿子许诺:
“你若是能跟我当一个月的割漆工,剩下的书不念也罢。”
儿子听了之后,立马答应,跳下床磨割漆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