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 > 第146章 《澄清韵》

第146章 《澄清韵》

p>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中言:忏悔诸善男子女人,或不信圣道经诫,怀疑两心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至道圣文,评论经典之罪。忏悔弟子或窃取道像经书,或将毁抹,或有受持不敬师宗之罪。忏悔弟子或无师自授三洞经法,而传弟子之罪。忏悔弟子或轻慢师主,违背誓言之罪。忏悔弟子或毁谤师父不崇天义之罪。忏悔弟子或隐闭三洞经法,使不通流之罪。忏悔弟子或得仙经妙法,妄将传授非人之罪。忏悔弟子或受经法不依科诫,受持轻泄灵文之罪。忏悔弟子或传经之后,不尊师约之罪。忏悔弟子受经之后,无有开度一切众生之罪。

第二部分.道士好当,怕的是琳琅振响 | 澄清韵为何被称为“澄半年”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镇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录当中道教音乐赫然在列,而在道教音乐中,早晚课韵子作为最基础且是最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是每一位新入道门的道童初期必学功课。

所谓早晚功课,全称《太上玄门早晚坛功课经》,始于王重阳祖师建立道教丛林制度之时,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为道教宫观内日常宗教活动。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文化交流不甚频繁,且道教经韵文化与当地文化互相融合,故而形成了既与十方韵有一定渊源关系但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韵子,比如广成韵、浙江韵、东北韵、武当韵、崂山韵、弋阳腔、上清腔、江苏韵和上海白云韵等。

十方韵,全真道的“全真正韵”的习称,因运用于全真道十方丛林而得名,是全真道各宫观的主要通用韵。十方韵的产生历史,未有确切的文献记载。闵智亭道长认为“全真韵”的形成与宫观封闭式的口口相传有关,其源承宋时或者更早。

时下一些道观和道人收藏多是清末(1906)贺龙骧、彭瀚然在成都二仙庵重刊的《道藏辑要·全真正韵》。

作为早坛功课经的首篇,澄清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经文来源于《道藏》首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经文尾处,此韵可以使道众达到宁静性灵的状态,也具有荡秽除邪的功能,属于阳韵,其乐曲悠扬宛转,虚无缥缈。

由于古代学习经韵主要是依靠师徒间的口口相传,音乐部分采用独特的当请谱子,且音乐结构十分复杂,故而其难度极高,初学者需要花费大概半年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自然而然澄清韵就有了澄半年的别称。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道言:

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明礼,地只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帝谣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祆束手,鬼精自亡,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真,大量玄玄也。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告知删

第三部分.注释:

一、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注:诵经的声音如美玉(碰撞)的声响,顿时天地之间呈现一片肃穆宁静的气氛。

琳琅:原指一种玉石,此指道场法器与乐曲所发出的声音,故以琳琅振响比喻诵读时展现的美妙的声音。

十方: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合为十方。

二、河海静默,山岳吞烟

注:经声一起发出,则河海止息风波,山岳笼罩着烟云。

吞:包含、容纳

按:此句为拟人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于自然景物。吟唱此句时,想象自身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俯视江河湖海则风平浪静,望眼高山峻岭则云雾缭绕,实在的是上圣高真所居住的神仙境界。

三、万灵振伏,招集群仙

注:万神聚集镇守道场,群仙大降光临坛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