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唯心唯识是法界的根本原理。王先生虽然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四川工作过,因为好道术,结识了不少人,听了不少故事,见识了不少法门,冤枉钱没少花。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月挣十八元钱的时候,他敢拿出一半的工资学道术。他讲的那些道术故事,一部分是自己听说的,没见证过,一部分是自己见证过的,一部分是自己修持过的。
像他讲的“赶尸术”,在四川工作时听老辈们讲过。我在清代文献里读过。过去的人乡土观念极强,人死了要落叶归根,要葬在家乡,不能葬在家乡,便叫“客死他乡”,后代们连个扫坟祭祀的地方都没有。
旧时代的人香火观念很强,认为没人烧香祭祀,会成为孤魂野鬼。有人客死他乡,在过去,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又不能就地埋葬,便有了“赶尸术”,用符咒术让尸体在夜间自己行走,千里百里都要走回家,落土为安。
王先生认识的老人中当年有从事这行的。原理是什么,不得而知。这些年由于网络、影视的发达,这样的故事被写到各种玄幻小说乃至会在某些影视里出现。
道教的确有此方术。方术是解决问题的,也有时代性。在现代,这样的道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法律上,客死异乡的人要就地火化。即便不就地火化,也要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有专门运尸的车,车上有冷气设备。
甚至客死海外也有飞机运送,只是费用极高。我认识的一位道长,师姐在美国弘道,客死异国,师弟便通过航空将师姐的肉身运到国内,自己因此回国而继承法脉。
王先生因为好道术,知道的道术故事多,见过的道术表演多。像搬运术,他在工厂里的时候有人会,厂长不信,工友就给厂长表演,厂长把一份重要文件放保险柜里,会搬运的工友对厂长说:“你打开看看,还有在吗?”
厂长打开一看,没了。文件已经在那人手里。一瞬间,那人说,不在我这里了,在别的柜子里。果然如此。眼见为实,这勾起了王先生好道术的心。我也见过搬运术的表演,向来不迷恋这些,更不会迷数十年而孜孜以求。
“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的观念在我心底很深,白玉蟾“内用成丹,外用成术”的观念对我影响很大,关注本体,关注道体。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
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
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
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
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
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