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沟子村穷困,这些基本都省了。
不过因为生的是姑娘,还是准备了扎耳朵眼儿的针线,这是一枚用红丝线穿好的绣花针,已在酒盅里用香油泡了三天。
接着胡婆婆抱来了那小丫头,别看她已经七老八十了,那动作极其稳健。拿来两颗黑豆在小丫头耳垂上碾了碾,接着眼疾手快把那串了红线的绣花针穿了过去,一拉,一剪,半截红线就留在了耳垂上。
王桃花瞪大了眼睛,想着那小丫头肯定要嗷嗷大哭了,可神奇的是对方跟没事人一样。
“胡婆婆穿耳洞还是这般利索!”
“可不是吗?我家几个姑娘都是她老穿的,可没一个哭的。”
胡婆子脸上多了一丝骄傲,接着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姐姐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这才开始给婴儿洗澡。
这小丫头解了包袱皮,水一沾身子,就“呱呱”地哭了起来。
王桃花就见一圈人都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事后才知道孩子这时啼哭不但不犯忌讳,大家反而认为吉祥,谓之“响盆”。真正是“哭的越大声,越有福气”的意思。
胡婆婆一边洗,一边念叨祝词:“先洗头,做贵人;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沟,长大嫁人是知州。”
随后,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婴儿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说什么“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女婿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又用鸡蛋往婴儿脸上滚滚,说什么“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王桃花看得全神贯注,心道:“这可真有意思呀!”
不过记忆中王少安就没洗三,那时还没分家,刁婆子嫌费钱不肯,白氏只能自己给孩子洗了洗身子。这个老虔婆真是坏到骨子里了!
一圈下来总算洗好了,好在那孩子还算乖巧,后头也没怎么哭闹。
把孩子重新包裹后,胡婆婆用一棵葱往她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灵俐。”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
又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祝愿小孩长大后在家庭、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祝愿小孩长大后稳重、谨慎)。
这时张大娘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小的银镯子,胡婆婆往婴孩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祝愿小孩长大后,福大禄大财命大)。最后用小镜子往婴儿屁股上一照,说:“用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净”。
最有趣的是,把几朵纸制的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祝愿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没灾没病,健康成长)。
哦哟,这洗三总算完了。
王桃花看得是酣畅淋漓。相对于前世大家在医院里生孩子的简单冷清,感觉这个好有仪式感和人情味。
接着众人去了宋香芹屋里庆生,于是小小的屋子立马被塞满了。王桃花落在最后,就看到宋香芹头上裹着个额巾,有些恹恹地靠在床头。张大娘把小丫头放在她身边,她翻了个白眼,嫌弃地撇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