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灶房本就是四根柱子架个顶子,那风吹来毫无遮挡,自然冷得很。
“不行,明天我就去找人把这灶房修一修。不然等雪下下来,非得把人冻坏了不可。打墙是来不及了,看来只能先钉几个芦苇席子应付下了!”
钉芦苇席子做墙在沟子村并不奇怪。这芦席墙虽不结实保暖,但也能挡风雪,还极其便宜,所以有些穷点的人家就连睡觉的屋子都是钉的芦苇席子。
前几日,张大娘来说再有个五、六天好下雪了,王桃花就加紧速度往山里找药材。这么几天下来还真寻摸到了五六篓子各种草药。
王桃花端了两碗猪肝粥和两个灰面饼子进了屋子。
屋里虽冷得也跟冰窖似的,好在没有风。
王少安跺着脚:“阿姐今天可真冷啊。”
王桃花往屋外看了看,天边很是阴沉,看来真是要下雪了。
“少安,今天姐不去山里采药草了,咱们去坡上扒拉点柴火回来。咱们这屋子不保暖,多存点柴火冬天也好过点。下午我再去县里买个炭盆子回来,等下了雪咱们就窝在家里烤火。”
这段时间烧的柴火都是先前那康婆子留下来的,在后院有一大摞。虽然过了五、六年,大部分木柴都被虫子吃空了,但还是能烧的。加上那旧屋子拆下来的废料也还有一堆,倒是能用段时间。
“好,咱们吃完饭就去。”
吃过饭,太阳也渐渐地从云层里走出来了,不过今日的阳光不是十分强。王桃花把几大篓子的药草倒在匾箩里晾晒了起来。
这几日倒是挖了十几根鸡血藤,还有两篓子白术,半篓子黄芪根。
王桃花摆弄着手里半干的药材,心道:“要是下了雪,这些药材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晾干了,老天爷你一定要多坚持几天呀。”
好在前两天的药草已经晾干了,下午就可以拿去济世堂卖了。
这还是王少安第一次上山,虽是大山的外围,但已经足够他兴奋了,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阿姐,你看那棵树好大呀,我一个人都抱不住。”
“阿姐,你瞧这么冷的天,那根藤还开着花呢!”
“阿姐,阿姐,刚才那树上越过了一只松鼠,真可惜,咱们抓不到。”
王桃花看他这么开心,也是笑意不绝。
现在已入冬,大山也萧瑟了许多。许多树木光秃秃的,地上落满了厚厚的一层叶子,踩上去“咔嚓咔嚓”响。
最外边的几个山头早就被人捡得干干净净,两人只能走远了点。待翻过一个山头后,这里的枯枝明显多了起来。
王桃花砍来一根树藤摊在地上,打算待会用来绑柴。
“少安,咱们挑那些干的、长的树枝捡,你那篓子就耙点引火的树叶子吧。”
“好嘞,阿姐!”
两人埋头捡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捡了一小堆。
突然她看见一棵树上匍匐着一些藤蔓,褐色的叶子,心形,有些枯黄,地上还掉了一些黄豆大小的灰褐色的果子,不过早就晒干巴了。
“这东西好眼熟啊!好像在哪里看过。”
王桃花捡起几粒果子,闻了闻,又捏碎一个,果然有一丝丝滑溜溜的粘液。
“呀,果真是山药豆。”
她赶紧顺着藤蔓来到根部,如果不出意外这土里应该有一条长长的山药。
“少安,快过来,姐发现好东西了。”
“阿姐,什么好东西?”王少安飞快地奔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