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家应了一声,躬着身子轻轻朝后退去。
端王站在原地会心一笑,昨夜那场风雨,似乎终于要告一段落……
……
青牛镇。
此镇距离长安城三百余里,属琅山郡,上邑县。
小镇临道而建与大周官道间隔也就百丈距离,道上过路百姓若是驻足观望,能很清楚的看清镇子里的状况。
今日,这个小镇显得有些不平静,眼看残阳西斜,镇子里的百姓们却并未回家,纷纷走出镇子,站在镇口朝南观望,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上尽是兴奋神色。
小镇南边地势平坦,一览无余,顺着百姓们的视线可以清晰看到官道上驻扎着一支长长的黑甲军队。
这支黑甲军自南而来,下午时分突然停止行进,在青牛镇南一里左右的地方开始驻扎休整,军中士卒皆是银枪黑甲,杀意凛然,身上散发着一股摄人心魄的气势。
浩浩荡荡,十里连营。
宛若一条伏地而息的黑龙,静静地卧在平坦宽广的官道上,四周一片寂静,似乎就连那任游天地,无拘无束的疾风都远远绕开,不敢靠近此地。
黑甲军正中央的位置停着一辆龙辇,宽近三丈,高一丈有余,共由十二匹神俊宝驹驾驭,辇身雕有龙凤呈祥图案,惟妙惟肖,尽显尊贵,辇身四周还镶嵌着莫名宝石,看似排列杂乱无序,实则暗藏玄机,每颗宝石镶嵌的位置都与周天星斗遥相对应,自发玄光,熠熠生辉。
龙辇的四周并无黑甲军守卫而是站着二十八位精锐近卫,这些近卫打扮与那黑甲军大相径庭,一身大红艳丽麒麟服,富贵祥云翻卷,背藏玄弩,腰佩狭刀,手腕处皆戴了一个金色紧箍,不知有何作用。
龙辇内,一位老人头戴金丝网纱帽,一身大黄衮龙袍,双目微闭,四仰八叉的躺在龙床之上,毫无拘束,突然问道:“这是到哪了?”
老人声音中气十足,言语顺畅,言谈时并未刻意停顿,可不知为何那声音总给人一种语速很慢很慢的感觉,哪怕有人不用心去细听,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回想老人曾讲过些什么。
龙床下跪着一位老太监,两鬓霜白,低着头尖声细语,轻声回道:“回主子,刚进了琅山郡,现在已到上邑县青牛镇,距离长安城还有三百多里的路程,按当前速度再有三四日便到。”
老人伸出右手轻揉前关二穴,突然心血来潮:“我若没记错,这青牛镇有一家小酒馆,叫什么来着?”
老人语气稍微有点紧迫,可老太监听在耳中依旧有一种一字一顿的感觉,好在他早已习惯,满脸堆笑,轻声回道:“神仙居。”
老人笑了笑,睁开眼说道:“看来是真上岁数了,这才离开几日,就已经记不清了。”
老太监闻声诚惶诚恐,伏身跪在床前,劝解道:“主子洪福齐天,金口玉言,可不敢妄自菲薄詈语中伤自己,这穷乡僻壤能有一家小酒馆让主子记住,那已经是天大的福气,况且主子心系大周,日理万机,记不住小酒馆的名字再也正常不过。”
老人侧过头面带笑容,看着老太监说道:“别贫嘴了,朕有些饿了。”
老太监赶忙低头伏身,不敢直视老人,轻声回道:“回主子,方才老奴就已经差人去青牛镇了。”
老人闻言回过头再次看向辇顶,回忆道:“我记得他家做的一手上好的红烧狮子头,啧,朕吃过一次后回味无穷啊。”
老太监抬起头,脸上褶皱都快挤在一起,笑着回道:“去时路过此地,主子用膳时曾对着一道红烧狮子头赞不绝口,奴才当时便记了下来,方才差人去时已着重叮嘱。”
老人望着辇顶会心一笑,琢磨片刻后忽然问道:“哎,对了,京城里这两日来信了没有?”
老太监闻言,赶忙跪行两步来到老人身前,从袖中掏出一根不知是何材质制成的小圆筒。
小圆筒通体漆黑,二指粗细,三寸长短,一头置有机关活扣但被火漆封死。
龙床下老太监低着头,双手捧着圆筒,高高举过头顶。
老人躺在龙床上并未起身,听到动静侧头看了看圆筒,问道:“这是什么时候来的?”
老太监双手举着小圆筒,低眉顺眼恭敬回道:“刚过晌午还没一个时辰,就送到了。”
老人眼神示意。
老太监这才敢将火漆去除,打开活扣后,伸出小指一抹,从中抽出一封密信,然后眼观鼻,鼻观心,视线不敢在密信上停留丝毫,轻轻递到老人手中。
老人接过密信随即展开,扫了一眼后突然皱眉,缓缓坐了起来,一旁的老太监吓了一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