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240章 双向奔赴

第240章 双向奔赴

“拜见杞君。”

不用想,反正一定不是行跪礼,顶多就是弯腰九十度的鞠躬。

杞君姑容爽朗地笑了几声,先出声让楼令起来,再让楼令落座,才说道:“寡人时常听闻令大夫的事迹,今天可算得以一见了啊。”

刚坐下的楼令又站起来,说道:“令的事迹能够传到杞君的耳中,想来家父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这算是楼令猜测杞君想做什么,给出一个积极的回应。

果然,杞君姑容笑得更为开心,再一次示意楼令坐下,甚至还举起酒爵进行邀饮。

楼令身前的案几早就摆满了肉食、水果以及一应用餐工具,酒觞必然也不会缺。

在之后,杞君问了楼令不少问题。

讲道理的话,一国之君不至于亲自跟一名外臣直接交流,要么是通过大臣,不然干脆就是宦官,总之初次见面就亲自进行交流真的属于不多见。

一开始,杞君姑容问的是楼令几次征战的经历,慢慢开始涉及到老楼家的家世。

“外臣却是不知道祖上为什么会到晋国,亦是不知道从哪里迁徙到晋国了。”楼令当然是讲实话。

杞君姑容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

真的,多数家族无论当前强盛或是衰弱,基本上就是那种情况。

那些知道自己出身,能够将族谱追溯得明明白白的家族,一般就是没有进行过跨国迁徙,乃至于家族刚刚独立不久。

一直没有吭声的杞朔知道轮到自己入场了,说道:“中原姒姓还能是来自哪里呢?”

楼令适当地露出探寻的表情,问道:“怎么说?”

杞朔笑呵呵地说道:“自周天子立,中原只有我国与鄫国的公室为姒姓啊。”

姒姓的诸侯国并不少,除了杞国之外,还有一个鄫国也是姒姓,其余大多分布在南方和东南区域。

鄫国现如今还健在,只不过他们比杞国还要弱小,全国人口不知道有没有两万,势力范围比现代一个县都要小。

姒姓诸侯最有名的是越国,只是到了勾践时期所干的事情嘛……

杞朔看楼令还是一脸的迷惑,解释道:“我国和鄫国都有过举国迁徙,只是鄫国并没有分支前往他国,我国则是有不少分支散落往众诸侯处。”

话已经够明显了。

楼令适当地露出惊讶的表情,再看向杞君姑容,做出欲言又止的作态。

杞君姑容的身份不允许主动认老楼家为亲戚。

能够有那种表态的只能是杞朔。

所以,杞朔笑眯眯地看着楼令,说道:“想来令大夫祖上应该是其中的一支?”

楼令就看到杞君姑容幅度很小地点了点头。

都这样了,对吧?

楼令要是反驳,是不是太不给面子了呢?

大家都是姒姓,追溯起来肯定是同一个祖宗,没有什么吃亏占便宜的说法。

“原来是这样啊!”楼令认了下来。

杞君姑容也就很严肃地说道:“寡人会让太史详细查一查,有哪些分支到了西边。”

不明确说晋国的原因太简单。

杞国进行举国迁徙那会,当时的晋国势力范围可没有现在那么广袤。

而杞国不止有一次举国迁徙,前前后后一共举国迁徙了三次之多,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的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的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杞国的每一次举国迁徙,背景都差不离,全是被邻居给逼的。

杞朔有一点说得没有错,杞国每一次进行举国迁徙,不止是公族散落出去不少,连带贵族也有不少跑路,要不然一个从商朝就建立的国家,传承没有断过,真的不至于混得现在那么惨。

关于楼令的家世话题,到了这里也就结束。

当场认亲戚,那肯定是不会发生的事情。

毕竟,杞君姑容要脸,在晋国成为“下大夫”又爬到司马一职的楼令同样要脸,哪怕是一种“郎有情妾有意”的情况,过于草率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起码要一再经过详查,随后再真正确定嘛。

因为双方都展露出明确态度,现场的气氛自然是变得更融洽,只是杞君姑容要有为君者最起码的矜持,宴会进行到一半杞君姑容离开,留下包括杞朔在内十多位杞国大臣或贵族继续作陪。

到后面,楼令直接就喝撑了,不想再灌只能提出告辞。

当前的酒,不管是哪一个类型的酒,度数方面委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