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的面前,这就是个年轻人。
“老人家,有吃的吗!”李大开刚一上船,就看着老渔翁问道。“啊?你说什么?”老渔翁将手掌放在耳背,大声的询问。年纪大了,他耳朵不好使。李大开走上前来,看着他锅里煮的螃蟹粥,然后问道:“有没有吃的!”这一次对方似乎听到了,然后指了指锅里的粥。“多谢!”李大开拱手一礼,然后就坐了下来,毫不客气的拿起老渔翁的粗碗,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先是喝了一大口,李大开立刻感受到湿漉漉的全身,有一股暖流袭来。他徒手从锅里抓了一只煮透的螃蟹,剥开壳后吮吸了一大口鲜黄色的蟹黄。饿了这么多天,平时只能吃生鱼生虾的他,对于清粥和煮螃蟹,感到食指大动。吃了一只螃蟹,喝了一碗粥,李大开显然没有饱。他继续盛了第二碗,然后是第三碗、第四碗……直到将老渔翁三天的口粮全部吃光,这才意犹未尽的打了个嗝。他将碗扔在了一边,然后伸手在怀里和袖口中摸索,打算拿出随身携带的银两补偿对方。然而摸了一阵,他什么都没有摸出来。原来这些天都浸泡在水中,除了衣物之外,其他东西全都丢了。这就有点尴尬了,吃了东西又没有银两付,总归是不妥的。不过这时候耳背的老渔翁,却朝着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给钱,让李大开觉得怪不好意思。尴尬的笑了笑后,李大开凑近了对方的耳朵,并大声的询问:“老人家可知道伏山郡所在?”“知道的。”老人点头。“不知可否送我去一趟呢,事后我定然有酬谢。”李大开虽然已经进入越国境内了,可距离那伏山郡显然还有不短的距离。本来他以为这老渔翁会拒绝,可没想到,对方竟然点了点头,“可以的。”“哦?那就多谢了。”李大开呵呵一笑。据他所知,越国的伏山郡也有水路,而且有支流汇入青沙江,所以走水路,他就能进入伏山郡。只是这一路上要耗费的时间应该不短。不过青沙江上经常都有官船行驶,走水路相对比较安全,而陆路多匪患,经常发生占山为王,甚至拦路抢劫的事情。“老人家可有衣裳!”李大开又问道。闻言,老渔翁进船舱,给他找了一套上面还有补丁的粗布麻衣。不过这正是李大开需要的,毕竟眼下他穿的这身,实在是有些华贵了,稍微有点眼力的,都能看出来他不简单。换上了粗布麻衣,他将本来就乱的头发弄得更乱,这样有助于他隐藏自己的形象。乔装一番后的李大开,主动抓起了船尾的船桨,开始不断摇晃。而老渔翁则收拾起了锅碗,看着有李大开在划船,他拿出了鱼竿垂钓。……在接下来的几日当中,李大开都和这位老渔翁和睦相处。两人白天赶路,晚上划船。从老渔翁口中他得知,这是一个一辈子生活在船上的孤寡老人。没有妻儿,从小就是靠打鱼为生。而且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大开让他去伏山郡他没有反对。因为对于他来说,去哪儿都一样。不过这个老渔翁也是个聪明人,一路上对他的身份和来历从来不打听。恐怕他已经从李大开的穿着看出,他的身份来历不简单。有的事情可以问,有的事情不能问。所以眼前这种底层人物,才是真的苟,苟了一辈子从不张扬,如此才能活到现在。在赶路的这段时间中,水路上他们碰到了不少的船只,有的是商船,还有的是官船,也有渔船。对于李大开两人的小舟,还有小舟上的两个糟老头子,这些船只都丝毫不感兴趣。半个月后,李大开经过一条支流,成功的进入了伏山郡。越国的伏山郡,比起千流郡来富裕一些。在一条支流的两岸,可以看到沿河而居的村落。“哈哈哈……”就在天色渐黑,李大开准备找个地方休息时,突然间一阵浑厚的大笑声传来。这道笑声好像具有某种魔力,能顺着耳朵钻进体内,鼓荡着他的五脏六腑,让他肚子里像是在翻江倒海。不止如此,他的脑海中,更是出现一股眩晕,身体都在微微摇晃。在这道具有魔力的笑声下,划船的老渔翁瞬间就栽倒在了甲板上,变得生死不知。李大开强忍着那股眩晕,陡然抬头看向了笑声传来的方向。然后他就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一前一后两道人影,竟然在半空疾驰,一逃一追而来。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