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林新的日记这么久,老朱的思想也渐渐变得开明了。
更多的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才可供挑选使用。
老朱解释道:
“朕马上会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专门负责人才的培养。
朕会加大力度在各州、府、县以及乡镇开设更多的学校,让适龄孩子都能入学接受教育。
学费不用他们出,都由朝廷来承担。”
听了这话,众臣无不震惊。
老朱的意思是,实行免费教育,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去上学。
一个大臣问道:
“陛下,各州、府、县、乡镇都要建学校,而且还是免费入学,这对朝廷来说将会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啊!”
老朱点了点头。
“你们的顾虑,朕心里也清楚。
朕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大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读书人多了,也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人才可供选择。
钱不是问题,再穷不能穷教育。
有了那些高产的粮食,大明的财政收入将渐渐稳定下来,以后会越来越好。”
这点自信老朱还是有的。
药品和高产的粮食,能为大明带来不少财政收入。
百姓们也会越来越富有。
老朱知道,林新还有很多赚钱的点子,那些点子还没有开始实施。
大概也是赚老外的钱。
到时候,朝廷也能分一杯羹,财政收入只会越来越高。
见老朱如此自信,大臣们也不好说什么。
老朱接着憧憬道:
“不仅要让适龄孩子们都能入学接受教育,还要让他们学习文学科以外的其它科目,数理、体育等。
具体要学哪些内容,等教~育~部门成立以后,再慢慢定制。
另外,科举考试不仅仅以文学为主,还要增设数理等科。
还要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比例来录取考生,保证公平、公正。”
老朱的一番话,把大臣们听得目瞪口呆。
这与原来的教学和科举制度有着极大的不同。
它变得更加多样化。
对不同地域的考生来说,也更加公平、公正。
一个大臣赞许道:
“陛下英明!分不同地域、按照不同比例来录取考生,对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公平了不少。”
“是啊!这样一来,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不少。”
“没错......”
大多数来自北方的官员都很赞同老朱的想法。
这个制度经过后世的验证是成功的,所以老朱才会大胆的去实施。
老朱接着说道:
“关于教育这一块儿,朕还有一点要补充。实施免费教育,不只是针对男学生,女学生也一样。”
听了这话,大臣们再次震惊了。
“陛下说女学生,意思是让适龄女童也免费入学接受教育?”
老朱微微一笑。
“你们猜的没错,朕就是这个意思。不仅要建立男子学校,还要建立女子学校,让女孩子也入学接受教育。”
众臣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自古以来,就有女孩接受教育,不过她们多是来自大户人家。
从没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子学堂。
老朱的这一举措,非常大胆,打破了旧规。
这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震撼。
一个大臣问道:
“陛下,恕臣愚钝,办女子学校真的妥当吗?恐怕百姓难以接受吧?”
老朱并没有生气,看向那人,笑着问道:
“张爱卿,你家女儿应该也会读书识字吧?”
“启禀陛下,臣那小女三岁便开始学习读书识字了。”
“你们有条件的可以让自家的女儿很早就接受教育,难到那些穷人家的女儿就活该做一辈子大字不识的穷苦下人?”
老朱的一番话,怼的那人哑口无言。
老朱接着说道:
“男女教育有别,培养男学生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录取人才。
而让女生学习琴棋书画,是为了提升自我涵养,为培养下一代做准备。
不分男女,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