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提到南北考生文化水平有差异的问题。】
【老朱曾因录取考生全为南方人而大发雷霆,以为是主考官作弊,后经查实确实是水平有差异。】
【事实的确如此,南方富有,教育资源更好,所以更会考试。】
【同等录取,对北方考生来说不公平。】
【老朱知道这一缺陷,但在洪武年间并没有改正。直到后来的朱瞻基时期,才采用南、北、中不同比例录取制。】
【科举制度在那一时期达到了鼎盛,后来一直沿用至清朝。】
【后世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是在大明的科举制度上完善的。】
看到此处,老朱笑了笑。
“我还以为那些制度都是后世人制定的,没想到是咱那曾孙子朱瞻基的功劳。”
“今年因为土改问题,杀了不少官儿,朝廷也需要人才,看来还是得尽早重开科举。”
“把制度改一改,就按林新说的那样办,不能光会写文章,还要增加一个数学科目,同时还要按照不同地域、不同比例来录取考生。”
“不过,这件事短时间内也没法完成,还得尽快解决土改问题,让更多的孩子入学。”
老朱接着往下看。
【我提的那些意见,老朱并没有反对,或许他是听进去了。】
【我提出的那些理念,都是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在考虑,免费教育让穷人家的孩子也有资格入学。】
【老朱应该能够感同身受,因为他以前也是穷人家的孩子。】
【后来我又带他们去了操场。】
【老朱觉得,我让孩子们花了太多的精力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
【但只会死读书是没有用的,拥有适当的兴趣爱好很重要,拥有健康的体格同样重要。】
【古代的读书人常被人称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文弱书生”,我想试着改变这一现状。】
【所以,我让学校给孩子们安排了很多体育项目,通过竞争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不知道老朱对此有什么感想,他并没有反对,可能也会支持吧。】
【这里的学生充满自信,和那些只会摇头晃脑的书呆子不一样。】
看到此处,老朱呵呵一笑。
林新提出的那些教育理念,他基本上是认可的。
他在心中有了初步规划,回京以后,就加大力度实施土改政策,争取早日完成大明的土改。
然后就能开始普及教育了。
【后来,我又带老朱去了我那药厂。】
【老朱从没见过管理如此规范的药厂,他的震惊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目前来看,我这药厂还挺赚钱的。】
【一部分天花疫苗免费提供给朝廷,用来抵扣部分税收。】
【一部分青霉素低价卖给有需要的医馆。】
【剩下的那些天花疫苗和青霉素都由朝廷高价销往海外国家,光这一项就能为朝廷增加不少财政收入。】
【这也不算给老朱白嫖,因为只有通过朝廷,我那药品才能高价销往海外。】
【再说,药厂养活了不少工人,我自己的收入其实也不少。】
【现在,我已经是应山首富了,可能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成为整个德安府的首富了。】
看到此处,老朱一惊。
“那小子竟然成了应山首富!”
“不过,这也不足为奇,应山县的那些土豪财主都被他干掉了,剩下的那些生意人没有比他更会赚钱的。”
“他那些钱财是什么来路,咱心里都清楚。”
“那些钱也不是贪来的,可咱心里就是不舒服。”
“他那发财大计之一的奶茶还没有开始做,再这么发展下去,他以后可能会成为大明首富。”
“说不定他会成为下一个沈万三,甚至会比沈万三还要富有!”
“还好咱能看见他的日记,只要他有异心,咱就榨干他。”
想到此处,老朱脸上露出一丝邪笑。
【明天,老朱他们就要离开这里,启程回京城了。】
【这次微服私访,他应该还算满意,因为整个过程他就像朋友一样在跟我交流,我也没什么压力。】
【唯一的压力是来自九公主。】
【她好像知道了,纪无忧和单羽都是我的人,应该也感受到了,我对纪无忧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