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九月份。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
老朱没有提前跟林新打招呼,就带着朱雄英和九公主秘密前往应山县。
随行的还有毛骧等锦衣卫。
为了安全起见,毛骧还安排了大批护卫暗中保护他们。
老朱一行人都是乔装打扮。
他特意带朱雄英出来见见世面,体验一下底层百姓的艰辛,让他长大以后,能做一个爱护子民的好皇帝。
朱雄英和九公主都是第一次出远门。
一路上,他们感受到了皇宫之外的烟火气息,都兴奋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越靠近应山县,九公主越是紧张。
这大半年来,她心心念念的想要早点见到林新,马上就能如愿了。
老朱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应山县界内。
刚到应山县,老朱就感受到了不同之处。
应山界内的马路更宽敞,也更平稳。
现在是下午,艳阳高照,有些炎热。
马车里也很闷。
老朱担心九公主和朱雄英受不了,便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吹吹风,休息一会儿。
往前走了没多久,毛骧便发现前面有个凉亭。
那凉亭下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陛下,前面有个凉亭,可以在那里歇脚。不过,那凉亭下已经有很多人了,您看还要过去吗?”
老朱下了马车,仔细看了看。
那凉亭下坐着二十来个人。
男女老少,什么样的人都有。
他们衣衫褴褛,一看就是穷苦人。
老朱有些纳闷儿。
林新在日记里不是说应山县发展的很好吗?
百姓衣食无忧。
可这些老百姓为何还穿着这么破旧的衣服?
老朱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便想过去问问。
那些人见老朱穿着粗布衣服,却从马车上下来,都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
老朱问道:
“各位老乡,你们也是去城里的吧?”
一个老伯回答道:
“对,我们都是去城里的,不过今天恐怕进不了城了。”
老朱更疑惑了。
现在时间还早,就算步行到城里也还来得及。
“老伯,这是为何?难道你们不是应山县的人?”
那老伯呵呵一笑。
“你看看我们,像是应山县的人吗?”
老朱皱了皱眉,不明白那老伯的意思。
一个中年男子解释道:
“看样子,你也是从外地来的,大概还不知道这边的情况。现在应山县里已经没有像我们这样的穷人了。”
听了这话,老朱内心五味杂陈,既为城里的百姓感到高兴,又为这里的人感到难过。
他猜这些都是从外地来的流民,难怪穿的这么破烂。
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滋味不好受。
好在,应山县的百姓都是幸福的。
这些流民进了城里就能安定下来了。
老朱关心的问道:
“老伯,你们都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几个是从河南来的,其他那些有湖广北边的、还有从陕西来的。”
“当今圣上不是正在推行土改嘛,你们为何要背井离乡、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那老伯一脸无奈的笑了笑。
“圣上推行土改是个好决定,但最先受惠的是南方的农民,我们北方还是跟原来一样,什么动静也没有。
今年我们那里闹了两个月的干旱,收不到粮食了,我们连吃饭都是问题,哪里还交得起税?不逃还能怎么办呢?”
另一个人也说道:
“就是!你给有钱人家做车夫,多少还有口饭吃,像我们这样没有土地的农民可就惨喽。”
见那人把老朱当车夫,毛骧刚想说什么却被老朱阻止了。
老朱的土改政策,是以京城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相对来说,江南的田地比较肥沃。
江南的土豪、财主比较多,而且也比较集中,处理起来没有那么麻烦。
所以,老朱集中精力,优先处理南方的土地问题,再慢慢向北边延伸。
老朱安慰道:
“你们不用担心,既然圣上决定处理土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