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男主们只是过审工具人[穿书] > 第26章

第26章

林嘉点了点头,听起来确实很可恶:“你看清楚他们在运送什么货物吗?”

周汇来仔细想了想:“都是用黑色方便袋裹起来的货物。看形状像是一大块大块的牛排冻肉,有很清晰的肋骨凸痕。”

“冻肉?”

林嘉和陈署长对视了一眼,这难道是个肉制品走私集团?

林嘉继续问道:“这些人长什么样?有什么面貌特征,你还记得清楚吗?”

周汇来点了点头,退休之前他在厂里当工程师,搞得就是图纸研究,所以画画技术还可以:“我当然记得那几个混蛋,警察同志,我可以把他们的面貌特征给画出来!”

这可是意外之喜!

林嘉连忙让人拿来了纸和笔,请这位老先生画画。

不一会儿,周汇来就把三个走私犯的样子画了出来,再交给了他们,寻思道:“警察同志,说起来也奇怪。苇子沟下平常每隔几天就有飞艇经过,但上次他们把我的鱼线扯断后,这些人就不见了……他们会不会转道去其他地方走私了?”

林嘉觉得也有这种可能,只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趁着周汇来画画的功夫,陈署长特意自费买了一套名牌鱼竿送给他当做奖品。但周汇来摆了摆手:“我不稀罕这玩意,我家里有30多根日本进口的鱼竿……”顿了顿,周汇来眼睛开始发亮:“我就想去公家的水库钓个两三天过把瘾,你们可不可以找领导批准?”

陈署长答应了下来……果然是老钓友,就惦记着公家的鱼塘!

至于他买的这根鱼竿,最后还是当做奖励品一并塞给了周汇来——警察说话是要算数滴!

送走了周汇来,陈署长开始和她商量起来:“小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我觉得,这伙走私犯在走私途中,是有可能撞上那个俄罗斯恐.bu.分子的。”林嘉摊开了大连地图:“署长你看,这个走私地点距离尸体的发现地点很近,这是其一。其二,想要单枪匹马搏杀一个重达250斤的俄罗斯恐.bu分子,一个人可能力量不够,搞不好是一群人一拥而上……”

陈署长点了点头,他也想到了这种可能性:

搞不好,这就是大连的一伙走私团伙,遇见了落单的俄罗斯恐.bu分子,双方展开了一场火拼。

***

当天晚上,这三名走私嫌疑人的画像就转交给了大连市刑侦大队——

找人这种活儿不是海关总署的特长,还是刑侦办比较擅长办理这种大海捞针的精细活儿。

隔天一大早,林嘉回到了大连市公安局,张闻涛一看见她就笑道:“小林,昨晚陈署长打了电话给我,说你把南方海关的打击走私经验传授给了他们,结果一天之内就查到了二十多条走私线索,比得上半年的收获了……你真是帮了他们的大忙啊!”

林嘉笑了笑,她不居功自傲:“这都是S市海关警察想出来的主意,我只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

“看看,警察功勋家庭出来的姑娘,这思想觉悟就是比一般的小年轻人要好!”

张闻涛竖起了大拇指,海关那边有了突破口,给这起军火案带来了新的破案思路。刚才,就连局长都亲自过来问话:海上走私的团伙会不会是杀害俄罗斯人的罪魁祸首?当然,现在情况还未知,一切都是猜测而已。

张闻涛也想听听她对这起案子的意见:“你觉得,什么人会是作案凶手?”

这是要考察她的犯罪侧写能力吗?

林嘉当仁不让:“抛尸案往往有个特点:远抛近埋。指的是:如果凶手杀人的地点离家近,凶手会选择就地掩埋尸体。如果离他家远,就会选择抛弃尸体。”

——一个人犯了罪以后,出于掩盖事故和心虚的心理,他往往会选择遮掩作案的证据。如果犯罪地点离家远,凶手比较放心警察查不到自己,会选择抛尸。如果犯罪地点离家近的话,出于害怕等心理,凶手往往会把尸体掩埋起来或者碎尸,直接销毁证据。

顿了顿,林嘉推测道:“凶手把俄罗斯人的尸体抛进枯井内,和掩埋尸体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不想让人察觉尸体的所在。而且事发地点离海那么近,凶手也没有选择把尸体抛进大海,也是害怕尸体腐烂膨胀后,会飘在海面上被渔船或者钓友发现……”

张闻涛点了点头,这是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他们一般调查抛尸案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这个特点锁定凶手家和抛尸地点的距离。

因此,林嘉得出了第一条结论:“这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