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后世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名叫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这里的东面隔海就是库页岛,南面是海参崴,西南面就是我国黑龙江。
之所以一路跑到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大汉的驻地,当年朝廷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探索海外,一路从北方摸索过去,在沿海地带建立大量的驻地。
包括俄罗斯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库页岛乃至于天天能看北极熊龇牙的楚科奇半岛和阿拉斯加,都有大汉的沿海哨站。
这些地方人数多寡不一,繁华点的像美洲哨站,人口都有上万,破落一些的如库页岛、楚科奇半岛哨站,人口不到百位数。
由于汉军对这些地方并不熟悉,因此一路往北的时候,就联络了当地哨站的人为向导,把整个东北囊括进大汉领土。
二月,荀攸从东北回来。还没到辽东郡的时候就病倒了,虽然请了当地医生治疗,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医师只能暂时稳定病情,然后赵云连夜安排船只,送回青州临淄治疗。
荀攸今年已经64岁了。
历史上他作为曹操的谋主,于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西历214年病逝。
如今多活了7年,身体亦是每况日下。
蒸汽船把荀攸连夜送回临淄,由已经76岁高龄的华佗亲自诊断,好歹是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
但朝廷另外一位重臣孙乾就没那么幸运,历史上孙乾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仅仅是刘备帐下一个智力较低的谋士,常常与简雍充当说客的角色。
可如今他与简雍、华歆、氏仪、孙邵、王朗等人常年扎根于后方,治理各郡县,负责后方的粮草、民生、经济以及地方事务。
就好像汉高祖刘邦麾下三个重要人物,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一样,他们三个人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其中张良属于谋士典型代表,运筹帷幄,擅长使用各种阳谋和妙计,帮助刘邦取得江山。
韩信则是军中统帅,负责打仗和训练士卒,靠指挥作战来帮助刘邦击败对手。
而萧何呢?
作为功劳第一的人,自然是因为巩固后方,为前线稳定输送粮草。
这三者缺一不可,且萧何的作用也是最大。
因为计策失败了还能想别的办法,仗打输了还能东山再起,唯独后方出乱子,粮草和补给跟不上,那就是一败涂地。
所以萧何被定为功劳第一,可谓是实至名归。
而刘备能够统一江山,也有着大量类似于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人才。
张良此类代表便是陈暮、沮授、荀彧、田丰、荀攸等谋士团。
韩信此类有关羽、陈暮、张辽、徐荣这样的优秀统帅。
而萧何这类的代表就更多,陈暮、沮授、荀彧、孙乾、简雍、华歆、氏仪、孙邵、王朗等人都是。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在后方稳定青州,那么刘备根本不可能靠着青州耗死袁绍。
孙乾的死虽然不像典韦太史慈他们病逝的时候那么震动朝野,但他死的时候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太仆,影响还是很大。
刘备为孙乾举行了葬礼,他今年也已经61岁了,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现在看着一个个跟随他建功立业的功臣慢慢离世,亦是心中充满了悲戚。
唯一的欣慰就是自己三个兄弟身体还很健康,关羽60岁,张飞56岁,陈暮54岁,这些年三个兄弟并没有因年老而体衰,依旧充满了活力。
特别是四弟陈暮,常年习练五禽戏,为大汉事业鞠躬尽瘁,经常全国各地跑,调研地方经济发展,筹划未来国家方向,至少二十年内,应该是不用担心身体方面的问题。
不过随着最近这些年不少老臣的离世,也让刘备愈发感觉到苍老的痛苦,他想趁着还能走动的时候,去大江南北看一看,带着太子去全国各地走一走。
第一站当然是涿郡。
刘备早就想回桃园一趟,但这些年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一直没工夫去,现在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去一趟,带着二弟三弟和四弟,于桃园饮酒。
只是天子出巡自然要花时间准备,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堆,最起码各地官员就得大兴土木,修建临时行宫来为刘备居住。
但考虑到天子出巡可能会劳民伤财,修建行宫的事情被陈暮制止,转而要求各地修建官营酒店。
所谓的酒店就是古时候的驿站,当时的驿站除了承担为来往的公务人员更换马匹以外,还有食宿功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