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很多记恨都令人莫名其妙,更何况现在阻人官路,犹如人杀父母。
杨奇其实倒是无所谓,他四世三公,也没打算和一个小小的中郎官计较。便说道:“此事就这么算了罢,他也是被皇甫义真抛出来挡箭之人,何必与他计较。”
他这么说,王允却不乐意。
王允为人虽然有他为了维护皇权而坚强不屈的一面,但也有小肚鸡肠的一面,人本身就有两面,谁也难说一辈子做坏事的人做不了一件好事,一辈子做尽好事的人干不出一件坏事。
历史也证明了王允的多面性,在铲除董卓之后,王允就自以为可以当董卓第二,逐渐居功自傲,嚣张跋扈,连蔡邕都下狱处死,更何况陈暮。
因此他冷笑道:“一个小小的中郎官也骑在我等世家头上威风,传出去我等家族颜面何在?”
“那你的意思是?”
杨奇询问。
王允思索片刻,缓缓开口:“在这书信末尾,写上他的名字。”
杨奇惊讶道:“子师,过于狠辣了些吧。”
“没了他,战功分润.....”
王允漠然地看着杨奇。
杨奇福如心至,点头说道:“那便如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