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琸云态度坚决,贺均平也没辙。他在别人面前再怎么强势,可一遇着琸云便束手无策,还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替一个老师上课,上完九点才到家,啥也没干就来码字了。也没来得及检查,估计虫子不少。明天再说吧,呜呜,我得赶紧去洗澡。
☆、第五十一回
宋掌柜大婚之后,琸云开始给柱子大哥议亲。虽说在益州住了几年,可大多数时候都在外头走动,便是歇在家里,也极少出门,更不用说与三姑六婆们闲聊唠嗑,要真说起来,她却连巷子里的街坊邻居都认不全,更不用说晓得哪家的姑娘贤惠,哪家的小姐能干。
这么重要的事儿,琸云也不敢就这么贸贸然地交给媒婆,总要自己先去打听,在家里头想得头发都掉了不少,可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贺均平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提醒道:“七婶是益州的老人了,你怎么不请她帮忙?”
琸云这才猛地想起这茬儿来,赶紧寻了七婶,把欲给柱子议亲的事说给她听。七婶闻言,立刻拍着胸脯道:“二公子你放心,我七婶在益州城里可是门儿清,虽说未曾做过媒,可要说起哪家的姑娘好,整条巷子没人能比得过我。”
罢了,她问仔细问起琸云的要求。琸云仔仔细细地想了好一阵,才斟酌着词语回道:“头一条就是得人品好,那些一门心思只想走歪门邪道的绝对不行。第二还得贤惠能干,七婶也晓得我大哥的性子,憨厚老实,性子又软,若也娶个绵软的妻子,日后恐怕得被人欺到头上来。至于旁的,便由七婶看着办。”
七婶忽地想到一个人,欲言又止。琸云立刻看出她的犹豫来,遂笑着催道:“七婶有什么话尽管说,这议亲的事都是你情我愿,咱们私底下说说不打紧。”
七婶想了想,沉声道:“方才二公子提的那两点,我立刻就想到了东头巷子里赵秀才家的大姑娘。那赵姑娘今年有十七了,早些年赵秀才家还算富裕,那姑娘还曾读过书,识字算账都不在话下。直到后来赵家太太害了病过世,没多久赵秀才也跟着去了,家里头便只剩下大姑娘带着个年幼的小子。那姑娘人品是没得说,相貌生得也端正,这些年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拉扯着弟弟长大,很不容易。依着她的相貌才干,多的是人家想娶进门,只是赵家家贫,这姑娘半文钱的嫁妆也没有,还有个将将十岁出头的弟弟拖油瓶,故才一直拖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