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我在省道卖盒饭,极品亲戚全完蛋 > 第232章 烧烤一条街,黄金商铺我来啦

第232章 烧烤一条街,黄金商铺我来啦

胡建国在兢兢业业发展壮大自己的建筑公司。

胡家其他人也没闲着。

省道拓宽工程为了加快进度,是分路段,一边拆一边修路的。

姜甜之前跟县领导说,想把芳姐快餐做成知名连锁快餐,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在大佬们都在竞争省道建设工程、土方工程、采购之类大宗生意的时候,芳姐快餐已经不声不响地承包了项目工地的食堂。

总店那边的店员们,一开始还以为总店拆了之后,她们就要暂时失业了。

没想到这边房子还没拆,那边,胡琼芳就已经给她们找了新的活儿。

去工地食堂做饭,虽然比在饭店环境艰苦点,但也有一桩好处:她们能经常和家里人见面了。

没办法,省道拓宽工程,需要的工人太多了,承建的建筑公司,不可能一下子从外地带这么多工人过来,难免要从本地招一大批工人。

这下子,轮到省道附近那些乡镇激动起来了。

这年头,想找个离家近的工地打工,也难呐!

现在好了,突然出来这么大一个工程,至少两年之内,他们都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儿干了。

在胡琼芳饭店里打工的嫂子们,最先知道了省道建筑公司招工的消息,立刻托人捎信回家,让自己家男人到这边来找活儿干了。

结果没想到,她们家里的男人刚找到活儿,她们也跟着去了工地食堂。

有了工地食堂这个项目的盈利,姜甜终于可以做另外一件事情了。

1988年的冬天,韩季松用卖鱼干和倒腾土特产挣的钱,在省道边上圈了一块地,挂了一个简易的铁皮牌子,成立了一个不大的水产交易市场。

本地盛产河鲜,以前本地不管是打渔的,还是养鱼的,都是坐在家里,等着收鱼的商贩上门收购。

以后,他们就可以带着自己的鱼虾,到这个水产交易市场来寻找客户了。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点变化。

等人上门,鱼虾卖什么价格,那就是对方说了算。

可到了交易市场,市场里那么多南来北往的鱼贩子,这家给的价格低,他们完全可以再多问几家。

韩季松花钱建了这个水产市场,可不仅仅是为了收那点摊位费。

至少,只要他掌握着水产市场的管理权,省道沿线这一片,不管是养殖户还是那些打渔的,谁手里弄到了什么好货,肯定绕不过他去。

甜甜的妈妈不是正好开了一家大酒店吗?

能在三楼订包厢的,什么胳膊粗的野生黄鳝,汤盆那么大的野生甲鱼,两根大拇指那么粗的野生泥鳅……但凡是当天送来的好东西,韩季松都要先让人通知一下胡琼芳的大酒店。

未来丈母娘不要了,才能轮到别人来捡漏。

胡琼芳真是又想气又想笑。

她看起来像是什么不讲理的老古板吗?

韩季松这小子,惦记她闺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全家人都能看得出来,也就甜甜那丫头,一天到晚就跟钻到钱眼里似的,楞是一丁点都没感觉到小韩的装乖卖好。

不过,就算对韩季松这孩子还算满意,胡琼芳也没打算主动帮这小子戳破这层窗户纸。

她闺女还小呢!

胡琼芳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了爱情盲目地嫁了人,走错了路,现在轮到自己闺女了,她是恨不得一口气把闺女留到二十岁再出嫁!

女孩子嫁了人,就没有在娘家过的这么舒坦了。

正好也趁着这几年,好好观察一下韩季松这小子。

小韩要是个不靠谱的,又或者是生意做大了,受不了外面那些个小姑娘的诱惑,她的宝贝女儿,可不能嫁给这种人!

等等!

她的宝贝女儿,现在在哪里呢?

姜甜从她妈手里抠了点本钱出来,在水产市场外边,拿了三间门面房,打通了之后,雇了几个人,开了一家烧烤店。

店里的招牌菜,当然是烤鱼!

毕竟这家店就开在水产市场外边,走几步路就能拿到最新鲜的鱼虾,店里要是没有烤鱼这个招牌菜,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

不过,姜甜之所以决定在韩季松的水产市场外边开烧烤店,主要还是看准了这里的夜市生意。

众所周知,水产批发市场里面,最热闹的不是白天,而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到早上天亮之前这段时间。

除了零散打渔的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