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两个用扁担挑着,沿着省道一路叫卖。
其实也不用特意吆喝,这两天她们在这一片都混熟了,到了饭点,想吃他们家糯米饭团的人,自己就打开车门等着了。
特殊时期,饭团当然比平时贵一些,但胡琼芳也会做人,每次出去卖饭,都带上几个暖水瓶,买饭团就送一茶缸热水,要是嫌不够味儿,还有便宜的茉莉花茶,两分钱一撮。
就这样,母女俩每天都能卖出去五、六桶糯米饭,几天时间就赚了三四千!
她们两个人都能赚这么多,就更别提胡姥姥那边了。
大舅和二舅找了几个镇上没钱过年的闲汉,骑着自行车,每天在省道附近接活儿,专门帮那些溜坡打滑的车子推车,赚的比胡琼芳卖饭团还多,“订单”简直接不过来。
两个舅妈跟着胡姥姥一起包粽子卖,还捎带着卖点茶叶蛋和咸鸭蛋之类的,这几天也没少赚。
最绝的就是胡姥爷了,他老人家“零成本创业”,让外孙子姜诚,帮他用纸壳写了一个大大的招牌,上面赫然写着:上厕所、供应开水。
然后就守着一堆暖水瓶,端坐在自家门口。
有堵车憋不住的,下来上厕所,不管大小便,都是两分钱一个人。
当天烧的开水,一分钱一茶缸。
别看赚的都是零碎的分票,但家里的茅厕本来就不要成本啊,烧开水用的柴火也是他老人家自己捡的——入冬前有人专门给省道边上种的白杨树修剪枝丫,砍下来的病虫害树枝,附近住的人都来捡。
胡姥爷捡了好多,堆了长长一排柴垛子,每天只要两捆柴,就能烧几十瓶开水,他老人家光是卖开水,就给自己赚到了过年买烟吃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