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很好说,是下一阶段的主要食物来源。?_§如°<:文\网& £!首-?§发t+±
少华部落附近有数条山涧浅溪,在大约十公里外还有一条深水大河,鱼类资源丰富。而且正值春夏之交,洄游鱼群络绎不绝,按理说大家吃鱼就能吃饱。但实际上少华部落并不会专门组织捕鱼,这里面有个体力支出和热量收益的关系。鱼类味道鲜美是优秀的蛋白质来源,但鱼肉提供的热值很有限。部落族人在河边辛辛苦苦叉一天鱼,所获未必能喂饱几个人。在这个时代,真正受欢迎的是野兽皮下那层厚厚的脂肪,亦或是坚果这种提供丰富油脂的植物果实。富含淀粉的植物块茎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归根结底是少华部落的捕鱼技术不行,如果他们有渔网,如果一个人一天能打上百斤鱼,他们当然也会转为以鱼类为主食。采盐方面,人类等温血动物都不能没有盐分补充。在距离少华部落大约十公里外的群山中有一处断崖,那里有一座岩盐矿。但是这种天然盐矿石是有毒的,动物可以舔舔,人类舔多了会死。因为长期雨水冲刷,在断崖下方会蒸发析出一层结晶盐,少华部落会定期前往,采集其中比较纯净的盐块带回来使用。之前老绿族长提供给导师的盐,都是从这一渠道获得。不过最近情况有些变化,由于附近好几个部落频繁前往断崖采盐,崖底析出的结晶盐块已经越来越稀少,可能会很快枯竭。为了争夺有限的盐块,部落之间在断崖处多次爆发冲突,少华部落死过好几个人。这个年代,部落内部团结一致人人都是亲朋手足,但部落之间可不太平,甚至传言有专门抢劫别的部落的流浪部落存在。为解决食盐匮乏的问题,少华部落必须掌握晒盐工艺。最后是弓猎技术。弓箭是原始石器时代核武器级别的高科技掌握弓箭制造和使用,不但捕猎效率上升危险性下降,更是生存的保障。现在是春夏之交,渔猎资源和果实资源丰富,一旦到了冬天,很多部落食物储备不足。当人类饿急了,那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商量好工作安排,陆远和小伙伴们第二天分头行动。老陆和汪磊一组。带着十多个族人扛着工具,前往河滩挖沤池。沤麻是纺织工艺的第一步。沤麻过程中会产生有毒废水和刺鼻气味,因此沤麻区要设在远离居住区的位置。这处河滩位于山谷正东方3里外,无论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不会把刺鼻气味吹到山谷中,而且位于部落取水点下游,怎么污染都不是问题。更妙的地方在于,这里本就是粘土矿的位置,之前族人采集粘土已经挖出数个十尺见方的沉淀池,这些池子用来做沤池也很合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减少重复劳动,这是土木的艺术。沤麻的原理是利用水流中的微生物分解植物,由于微生物对韧皮中的纤维和胶的分解速度不同,所以适当控制条件可以将无用的胶质部分解掉而保留下有用的纤维。一行人先将几处粘土坑修整平整,从溪流中挖出淤泥,平铺在土坑底部。这些淤泥中富含微生物,是沤麻过程的“催化剂”。如果不铺这层淤泥,虽然微生物也会逐渐分裂繁殖,但速度上要慢上很多。之后在土坑前后分别挖出浅渠连连同河流,沤麻过程需要自然水体的流动,以确保植物原料发酵充分。但水流速度不能太快,因为微生物生长有温度要求,山涧溪流的温度较低,过快的水流会带走白天积累的温度。所以一条缓缓流动的浅渠刚刚好。做完这一切,将沤池中放满河水时,杨令仪和大飞,以及二十多位叽叽喳喳笑闹的女姓族人到来。 她们每人抱着一大捆苎麻,都是刚刚从山坡那边收割而来。少华人对苎麻并不陌生,这种阔叶灌木广泛生长在一切阳光充沛的土地上。族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植物的树皮特别坚韧,撕下来可以捆绑东西。此外苎麻的叶子勉强可以吃,饿急了的时候也能充饥。虽然熟悉,但少华人对苎麻的利用还远远不够。苎麻不但是纺织的关键原料,它的叶子是重要的饲料,它的果实可以榨油,根可入药。真正意义上的全身是宝,而且不挑土肥,生长起来贼快。它是人类文明的好伙伴。两拨人一起,将苎麻去叶,茎干扎成捆,整整齐齐的码放在沤池中。码放一层后,用石头压紧,然后码放下一层。大家跳下沤池七手八脚的帮忙,族人们对这种“玩水”的工作很是开心,她们不时将水泼到导师身上玩闹,发出一阵阵的笑声。这个年头又没有什么尊卑观念,哪怕是“从天上来的导师”,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