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喝道:“慌什么?老大媳妇,去,吩咐外面开门,挂白幡,设祭堂。”
沈二婶浑身哆嗦,骇然惊问:“老夫人,为何挂白幡?”
女眷们惊恐不安。
老太太眼底掠过沉痛,冷冷道:“老三在西北战死了。”
下一刻,三房的人嚎啕大哭,沈三婶直接晕了过去,沈二婶松口气,又轻轻抽自己一嘴巴子,扶住沈三婶掐人中。
福安堂里,乱糟糟的。
沈清姿惊闻噩耗,眼泪一下子掉落。
三叔。
那个在演武场教导沈家子弟们沈家枪的三叔,那个每次看到她偷趴墙头假装没看到的三叔。
怎么是三叔呢?
三叔精湛的枪法是连爹爹也自叹弗如的,三叔与他相比,输在了谋略上。
但爹爹还说,三叔也可能是藏拙了,怕风头压过兄长。
沈清姿一直相信三叔藏拙了。
她立刻擦掉眼泪,把三房的弟弟妹妹们护在怀里安慰。
深受沈三叔教导的沈家子弟们,听到他战死的消息,纷纷落泪,有人提起长枪冲到沈家大门口,恨不得出去杀一波人,而那些准备冲进来烧杀抢掠的兵丁们,看到沈家大大方方开大门,以为沈家怂了,正要得意,就见沈家人挂起了白灯笼,挂起了白幡。
跛脚的大管家年过五十,站在大门正中,袖着手,面无表情道:“我家三老爷在西北战死了,诸位若想进来杀沈家人,便进来吧,我沈家没有一个孬种,必奉陪到底!”
兵丁们面面相觑,最后羞愧地散去。
——京城长平侯府沈家,男子有七成死于征战,有的直接死在战场上,有的因伤痛折寿,寿终正寝者仅有三成。
沈家子弟们有想出去杀人的,都被大管家拦下。
多事之秋,沈家拉扯了一个不得宠的七皇子,不宜再树敌。
这一夜,沈家平安度过。
之后十日,京城街道空空荡荡,偶有行人也是行色匆匆。
第十二日,圣上下旨,赐死大皇子、四皇子、六皇子,赐参与谋反的朝臣诛灭九族,二皇子、三皇子、五皇子继续圈禁。
雪越下越大,却遮不住满京城的血腥味。
第二十日,七皇子带异族俘虏归京,京城才像重新活了过来,人们挤在街道两边瞻仰七皇子和西北大军的风采。
沈清姿和一众沈家人,守在侯府门口,等候沈三叔和其他五位沈家子弟的棺椁回家。
老太太头一回在人前落泪。
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何等悲痛。
沈三叔下葬的第二日,老太太就病倒了,沈清姿在家侍疾。
这时,临近年关,圣上下旨,将七皇子过继给无子的皇后为嫡子,封七皇子宋兮越为太子,同时,下旨封沈清姿为太子妃。
长平侯府一片素白,唯有沈清姿的院子里满眼红色。
沈清姿细心地把七皇子送来的礼物收好,坐在绣架前,一想起三叔便想落泪。
又一次扎到手,清璇叹气抓起她的手,挤出血,闷闷地细声道:“长姐,我们是沈家人,早该习惯这些。两个月后,长姐就会嫁给意中人,该高兴些。”
沈清姿强颜欢笑道:“咱们清璇也学会安慰人了。清璇长大了。”
她温柔地摸摸清璇的头发。
这段日子,她身为侯府嫡长女,忙得团团转,一直是清璇默默地从旁帮忙,从未喊累。
清璇轻轻一笑,并未接话。
从她来到长姐身边,就在努力地长大,她希望自己也能帮上长姐一些什么。
沈清姿笑问:“清璇有没有想过,想嫁什么样的夫君?”
清璇见她有兴趣聊天,自不会扫兴,认真想了想,道:“嫁个郎中吧,以后我们可以去边关,若能帮上大伯父一二,那便是万幸。”
她心里则说,无论以后她嫁个什么人,她永远只想做长姐的妹妹。
沈清姿抿唇笑了笑:“好,长姐给你挑个最温柔最俊俏的郎中,做夫君。”
“我信长姐的眼光。”清璇人柔弱,谈起婚嫁之事,倒不羞涩,难得坦荡大方。
过了年,到了元宵节,圣上亲自下令,命礼部举办灯会。
他如今身体不好,三五日不上朝,命太子监国,倒是极喜欢热闹,身体稍好些便叫宫里举办宴席,有觉得顺眼的,便下旨给少年少女们赐婚。
有些人欢喜,有些人背地里抱怨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