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孟伯然,还有好几个大臣也对给顾予安和穆寒州赐婚一事有异议。
不过他们跟孟伯然不一样,他们知道只要宋长亭在,顾予安就不可能去和亲。
哪怕把皇后嫡出的公主送去和亲,顾予安也不可能去!
皇帝也不同意,不然就不会在北漠来求娶顾予安之后还把她赐婚给穆寒州了。
皇帝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他们再闹着让顾予安去和亲,就是同时跟皇帝和宋长亭作对了。
那等待他们的不摘了头上的乌纱帽回去吃自己,就是被贬去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了。
他们反对的原因是:宋长亭作为文臣之首,已然手握重权,而镇西侯府有兵权,如果两家结亲,恐怕对江山不利。
言下之意就是,宋长亭手里有了兵权,会谋朝篡位!
几个大臣趁宋长亭还在休假没去上朝,轮番上阵,情真意切,滔滔不绝地说了大半个早朝的时间。
好像宋长亭已经在准备造反,江山马上就要易主了一样。
结果顾承弈只是说了一句:
“诸位爱卿如果可以说动首辅大人谋朝篡位,朕给你们加官进爵,谁出力最多,首辅的位置给谁!”
末了怕大家不信,还特意加了一句,“朕金口玉言,诸位爱卿如若不信,朕还可以下一道圣旨。”
然后大家就闭嘴了。
因为顾承弈虽然说得很认真,但是他们依旧不确定他的这些话是真心还是试探。
不过就算是真心的,他们也不敢去撺掇宋长亭造反啊。
万一他以为他们要害他,直接一刀宰了他们怎么办?
这种事情宋长亭是做得出来的,而且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罢了罢了,皇帝自己都不着急,他们着急什么?
宋长亭喜欢办实事的人,只要他们安分一点,做好自己该做的,老老实实办好差事。
就算他真的篡位了,对他们的影响应该也不会太大。
反正宋长亭也是顾家子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想通了这些,一众大臣也不再纠结了,乖乖的闭了嘴。
为此顾承弈还稍稍失望了一下。
他是真的希望那些大臣去劝说宋长亭谋朝篡位的啊,怎么就没人信呢?
真是一群没眼色又没用的东西!
当然,这些大臣不包括立志要为自己女儿出口气的孟伯然。
不过他也没有像之前一样蠢兮兮的直接说顾予安去和亲都有些什么好处,而是拐弯抹角地今天提一点,明天提一点。
还是在有契机的时候提,既合情合理,又显得他忧国忧民。
今天说西北边境线太长,防御压力大,如果北漠挨着西北的那几座城池归入了东焰,那压力就会小一些。
明天又寻找由头说东焰的战马还不够优良,甚至还扯到了这两年天气干旱,收成不好,如果跟北漠开战的话国库的压力会增大.......
虽然没有直说,但是这话里话外都是希望顾予安去和亲。
只要顾予安一去和亲,城池和战马的问题就能解决,国家不用打仗,就能剩下很大一笔粮草和钱财。
“孟大人大可不必说得这么委婉,你直接说想让本官的女儿去北漠和亲就好了!”
在一天孟伯然一脸忧愁地跟顾承弈说今年百姓收成不好巴拉巴拉的时候,原本还在家休假的宋长亭突然出现了在了金銮殿上。
听到声音,众人不约而同地回头。
宋长亭穿着一品官的朝服,迈着四方步从殿门口走了进来。
一步一步,不急不缓,半点儿没有上朝迟到的慌张和愧疚,那闲适的样子好像在自家后花园散步。
宋长亭的出现把孟伯然的话吓得堵在了嗓子眼里。
然后磕磕巴巴的说了一句很蠢的废话,“宋.......宋.......首辅大人怎么来了?”
宋长亭淡瞥了他一眼,“怎么?本官来影响孟大人发挥了?还是陛下罢免了本官的官职,本官无权进来?”
“首辅大人说.......说笑了,微臣只是......只是没想到您今日会来上朝。”
宋长亭的气场太强,看他的眼神又带着冷意,孟伯然吓的说话都不利索了。
“是吗?”宋长亭的冷哼一声,然后朝龙椅上的顾承抱拳躬身,“臣来迟,请陛下责罚。”
“爱卿平身。”顾承奕抬抬手,“听闻爱卿身体